传统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靠的不是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而是医者的积淀、悟性、经验。在市中医院,与褚玉槐同为我市十大名老中医的还有年近七旬的王骧腾,他不但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他在诊治过程一心为患者着想的态度,也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在市中医院专家门诊第七诊室,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前来找王骧腾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为此,本期“名中医和您有约”活动特别邀请王骧腾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让大家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诊断仔细 辨证精准
把脉、看舌苔、量血压、问诊……这是王骧腾在诊室为患者看病时的情景。
“脉缓,心跳一分钟只有60余次。”在为一位中年男子把脉后,王骧腾如是说。随后,王骧腾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开出药方。
王骧腾不但看病仔细,而且辨证也相当精准。他常说:“如果一个中医连病症都辨不清,又如何为患者开方看病。”
在诊室里,王骧腾在为一位慢性牙疼患者诊断后,开出了滋阴补肾的药方。面对患者疑惑的目光,王骧腾解释:“在中医看来,急性牙疼与胃有关,而慢性牙疼则与肾有关。肾,藏精、主骨、生髓。因此,治疗慢性牙疼要用滋阴补肾的药物来调治,才能除根治本。”
记者注意到,虽然是同样的病情,但他为每一位患者所开出的药方并不相同。对此,王骧腾介绍,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辨证施治,核心是辨明病、下对药,君臣佐使,一人一方,而不是百人一方、千人一药。
疗效显著 患者信赖
“我的心脏不好,3个月前放了支架后一直咳嗽,曾到郑州一家医院治疗过,但效果不是很好。”年过六旬的许大娘对王骧腾说。经过仔细诊断后,王骧腾结合许大娘的症状,为其开出了药方。对于王骧腾的医术,许大娘是十分信赖的。因为在几年前,是王骧腾把她头晕的老毛病给治好了。
在王骧腾的诊室中,前来求诊的冠心病患者非常多。因为在冠心病的诊治上,王骧腾术有专长,效果显著。
来自温县祥云镇的冯女士今年47岁,去年因身体不舒服到我市一家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其冠状动脉部分狭窄达90%,医生建议其放支架,但被冯女士拒绝了。后来,冯女士慕名找到了王骧腾。经过中药调理及保健治疗后,冯女士这次的复查结果显示,其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王医生不仅医术高,医德也高,知道我家里困难,给我开的药不贵,还治病。”冯女士对记者说。
同样,55岁的冠心病患者金先生也是在王骧腾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发生了逆转。原先,金先生的冠状动脉狭窄达70%以上,服用中药治疗后,其冠状动脉狭窄最后竟低于50%。
最值得一提的是,王骧腾的父亲患冠心病30多年。5年前,父亲因缺血性心肌病险些送命,他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让父亲闯过“鬼门关”后,竟奇迹般恢复健康。而此前,他查阅国外医学文献得知,患上此病的患者仅能存活一到两年。如今,92岁的父亲身体非常健康。
防胜于治 重在调理
在为患者看病的过程中,王骧腾每次都会再三叮嘱他们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防胜于治”的健康生活理念。
“这几年来,我在诊治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冠心病患者,他们中不少人都放有支架,而他们的年龄大多在35岁左右,这实在令人痛心。”王骧腾忧心地说,“这些患者都有长期贪食用肥甘油腻食物、大量吸烟饮酒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就诊时,我都会给他们说,心脏支架只是起个支撑作用,它解决不了血管内壁的粥样斑块问题。要想以后不再犯病,就必须改变生活方式,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王骧腾看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冠心病患者的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同样如此。他说,不少糖尿病患者因为生活方式不科学、饮食不控制,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忽高忽低。遇到血糖偏高时,他们的处理方式是加大用药量,结果情况越来越糟,以至于出现各种并发症。
“《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王骧腾说,“其实,未病先防就是中医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