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艺术境界 需要道德支撑
独轮车承载厚重历史
焦作月季朗诵艺术团 走进河南理工大学
用老物件留住乡愁
温馨提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境界 需要道德支撑

作者:□杨晓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艺术家是否需要追求道德?这对于我们这个充满实用理性,伦理哲学高度发达的民族,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我们奉之为艺术家的人,一方面戴着艺术的花冠,在镁光灯前荣耀风光,一方面却在做着离德、背德、缺德、失德的事情,人格之分裂,让人惊诧!在这种乱象背后,依然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所谓深层逻辑,就是艺术未必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可以不讲道德!

  这个逻辑根源有自。柏拉图就认为诗人是理念的恶劣的模仿者,诗歌是制造幻想的欺骗与说谎,他主张把诗人从城邦赶出去。柏拉图是站在道德的立场上叱责诗人的。但是,这也为艺术不讲道德的逻辑提供了依据。康德继承了这种思想,在康德著名的“四个否定”中,他认为艺术直觉不是道德活动,艺术是追求美,而道德是追求善。在启蒙运动中,这种功能分别,有利于打破封建道德对艺术家自由个性的束缚,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到了现代主义的思想家、艺术家那里,完全站在艺术立场上抨击道德就变得十分极端了。波德莱尔诅咒:把道德条件强加给艺术是十分可笑的!王尔德干脆说:“书只有写得好与不好,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

  由于道德本身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现实功利性,出于各种理由批判道德的思想家确实不乏其人,但是,全面否定人类的道德价值和意义的人,确实寥寥无几。康德就振聋发聩地提出: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而王尔德一生中唯一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被杰出小说家柯南·道尔评为“有很高道德水准的书”。我们的当代艺术家,如果不能全面深刻地看待艺术思想的历程,很可能在这种逻辑的支配下,丧失对作品的道德追求,放松对自我的道德约束,走向意志的颓废和道德的沦丧。

  艺术是不能没有道德的。先秦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认为人道需要遵守天道,德就是人对天道的遵守和践行,王弼说:“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艺术作为人的活动,自然要具备这种道德。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艺术从远古的诞生开始,就作为人确证和延伸自我力量而存在,这种力量中自然地包含了道德内容,因为道德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道德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和对象。

  不仅如此,放眼世界艺术的殿堂,越是灿烂辉煌的艺术,越具有充沛的道德内涵,越具有坚定的道德追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价刚走上文坛的托尔斯泰时,认为托尔斯泰的创作具有两个重要的特色: 一是善于表现心灵辩证法;一是具有纯洁的道德情感,并且认为:这种纯洁的道德情感给托尔斯泰的创作增添了一种“完全独特价值的力量”,一种“独特的魅力”。在这里,道德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的表现内容,而是一种本体性的大境界的美学追求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目前我们的文艺创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我们的艺术家应该反思:从高原到高峰之间,是否也存在道德力量的萎靡和缺乏呢?看来,除了练艺术的技能,我们的艺术家也必须练练道德的功力了! (摘自《中国文化报》)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