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日报》刊发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时随意抹黑现实,甚至丑化历史的现象,引起了网民的广泛热议。但《辽宁日报》的公开信遭到了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学人的轮番炮轰和围攻,甚至被他们控诉,媒体的行为试图褫夺大学教师的批判权。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山楂树上结出无花果: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大谈西方哲学思想、理念和制度,的确令我们开阔了眼界,但部分老师只用西方的优点和中国的不足进行对比,实在没有可比性,反而会令我们产生反感。我衷心地希望,大学老师在告诉学生真实中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吐槽、抱怨和棒击,这只会让我们感到不适。
@爱心车站你我:大学精神的核心即自由、独立和批判,而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最高境界。所以,大学课堂也需要批判。但我们应带着建设性的目的去批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尽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推动社会发展,唯此,我们的批判才有意义和价值。
@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建筑工程师:作为高校教师,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应尽量多传递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少传递一些负面的和消极的个人抱怨。
@安徽无为人王岳勇和赢博:大学教师民主、自由意识很强,受西方思想影响很深,我多次在课堂上听过老师吐槽教育制度及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但多数老师是以此为案例告诉学生中国的现状,让他们记住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去改变现状,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的教育。
@吝时工:大学应该是个培养人独立思考的地方,老师照本宣科肯定不受欢迎,有独立的见解才能吸引人的眼球,但应该理性、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现实。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爱发牢骚的老师也是一种存在,用不着大惊小怪。
@吉林萧春融:高校老师的话语具有权威性,但不排除某些老师在讲述现实和历史时掺杂了个人偏见,不能公正地对待现实和历史。《辽宁日报》的这篇文章只是披露了这样一些高校的老师,并没有泛指所有老师;而公开信遭到了高校学人的炮轰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多数人的批判还是公正的。
@悠然阿朵:大学教师有批判权,媒体也有舆论监督权。所有人都应该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去批判、去监督。倡扬个性思维没有错,但言论应客观、辩证、真实、全面,不能以个人成见去误导甚至伤害他人。
@在下小鲁:舆论的监督权应该得到保护,但这种监督也应该在法律的准绳内进行,不论《辽宁日报》的指向是全部还是个别现象,这种批判都应该允许当事另一方有对话交流的机会,而社会文明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向前发展的。
【下期话题】
免费公交,治堵妙招?
继首次机动车3个尾号限行之后,河北省唐山市近日又在新一轮的单双号限行中迎来了首次公交免费。对此,记者走访了唐山市内多个公交站点,发现免费政策虽然忙坏了公交人员,却让常坐公交出门的乘客高兴不已。就实际效果和可行性而言,您认为免费公交能否成为治理交通拥堵的妙招?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聂 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