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强化基础保障、示范保障、奖惩保障、机制保障,有效破解了资金、人员、机制、长效等问题,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抓资金投入,强化基础保障。示范区财政列支5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兑现保洁员工资待遇、以奖代补、项目建设补贴和年终奖励。截至目前,区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200万元。区直各部门与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联系沟通,跟踪对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各乡镇(街道)也加大资金筹措投入力度,组织广大农村群众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截至目前,乡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280万元,带动各村投入110余万元,其中乡级财政近一半资金用于硬化道路、修建排水渠道、配备环卫设施。截至目前,全区硬化道路1.1万米,修建排水沟渠2.1万余米,配备垃圾桶3200余个,建立垃圾填埋场60余个,为保洁员配备工作服、保洁工具等保洁物资1200余套,美化墙体9.5万平方米,涂白树木3.2万余株,清理建筑垃圾1.3万立方米,清理生活垃圾3万余立方米,整治乱堆乱放1.3万余处。
抓创建重点,强化示范保障。示范区选择了18个基础条件好、班子团结、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计划今年打造6个示范村、12个达标村,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树立一批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苏家作乡苏家作村修建排水沟3600米、粉刷墙面3200平方米,宁郭镇宁郭村修建排水沟2000余米、硬化路面1200平方米,宁郭镇封庄村修建排水沟2600余米,阳庙镇杨庄村修建排水沟600米、涂白树木3000珠等,这些村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抓督促检查,强化考核保障。示范区建立了班子成员、区直部门包乡镇(街道)包村制度,定期督导检查。区农办和城管局严格按照、市有关净化标准,落实周检查、周通报、月考评制度,不间断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自8月份以来已下发通报12期,责令整改各类问题380个。每月月底,牵头单位联合区管委会办公室、爱卫办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考评小组,根据考核细则直接考核到村,确定各乡镇(街道)的月度考核名次,月考评结果纳入年底综合考核中。月考评中,对乡镇(街道)的前三名分别奖励4万元、3万元、2万元,对行政村的前十名各奖励0.4万元。对达到示范村、达标村创建标准的村,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对年终考核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将罚款10万元,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列入年度创建任务而未完成创建目标的村,将处罚其所在乡镇(街道)。自8月份以来,示范区已两次组织月度考核排名,累计兑现奖励资金26万元。
抓制度建设,强化机制保障。示范区加强保洁制度建设,下发了《美丽乡村建设由集中净化阶段向巩固提升阶段转变、建立长效机制的通知》,各村建立了卫生管理公约、保洁员卫生责任区域划分、保洁员职责任务、保洁员例会制度、卫生监督员工作职责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保洁队伍,全区农业人口16万人配备保洁员800余名,并按月兑现保洁员工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