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是魅力,健康就是美丽。明白了这些,“纸片人”的悲剧也许会少些。矫正“纸片人”畸形的审美观,学校、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都责无旁贷。
年仅15岁的中学生小君(化名)因为嫌自己胖,刻意节食减肥,从不吃主食开始,渐渐演变为每天仅以水果果腹。短短几个月内,她的体重急剧下降,身高近1.6米,体重却仅剩下35公斤。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像小君这样罹患厌食症的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年龄也有低龄化的趋势,超过80%的患者为15岁到19岁的未成年或年轻女性,今年厦门收治过最小的厌食症患者年仅10岁。 (据《海峡导报》)
15岁,正值花季。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有着光洁的额头、乌黑的头发与花瓣一般的肌肤。无论她们的五官如何,无论她们的身材怎样,洋溢在周身上下的青春气息,足以让她们显得光彩照人。而这,不是美丽又是什么?
但可惜的是,许多女孩对自己的美丽视而不见,反而去追求另一种畸形的“美”——瘦,甚至是变态的瘦。
就说小君吧,1.6米的身高,配上95斤左右的体重,已经算是比较清瘦了,可她竟然还嫌自己太胖,一味减肥,最终减成了“纸片人”。这样的“纸片人”,别说上学,就连起床都显得有气无力,还出现了停经现象。
为了追求美,最终连自己的健康都丢掉了,小君的经历,怎么说都是一个悲剧。而造成这一悲剧的“始作俑者”,却并非小君本人。
看看我们这个社会吧,无论广告里的模特,还是公众评选出的各种“某某小姐”,或者娱乐圈里的明星,有几个不是瘦得惊人?至于媒体,也常在有意无意之中宣称“胖即是丑”的审美观。耳濡目染之下,小君这样的少女自然就将“瘦即是美”当成了至理名言,甚至为了瘦身而采取极端行动。最终,她们为了所谓的“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毫不夸张地说,畸形的审美观正是导致小君成为“纸片人”的罪魁祸首。要想拯救小君这样的“纸片人”,当务之急就是让她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校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小君这样的少女来说,平时最在意的,就是同学的眼光与看法。而小君就曾对母亲透露:“班上的女生都在减肥,如果太胖会被人笑的。”也就是说,“以瘦为美”已成为广大学生的主流观念。要改变这一观念,就需要学校加强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美育课,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另一方面,学校要大力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示青春的活力与朝气。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评选“健美明星”,让学生从同龄明星的身上感受到真正的美,从而拥有健康的审美观。
此外,媒体也应当自觉担当起保护未成年人的重任,不要渲染所谓的“瘦就是美”,避免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
青春就是魅力,健康就是美丽。明白了这些,“纸片人”的悲剧也许会少些。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