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郎 涛 孙 亚 近日,记者从省电力公司11月份运行管理同业对标数据中看到:焦作供电公司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和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数据可靠性两项指标再次位居第一。据了解,这也是该公司连续11个月保持两项指标排名第一。
“为确保新运行管理模式有效运转,我们仅制定的主要运行制度和标准就有16项,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意外。”该公司电力调控中心主任王国智告诉记者。
什么样的模式需要16项运行管理机制来“保驾护航”?新模式是如何建立运行的?新模式与11个双第一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带着疑问,记者走进焦作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寻求答案。
“老调度”的心病
王国智在调度岗位上一干就是27个年头,曾荣获省电力公司2013年度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去年4月初,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个“大坎”,由于电网遥测估计合格率的指标计算方法发生改变,该公司此项指标最低下降至90.17%,全省排名倒数。虽然此项指标经过整治后提升至正常水平,但这件事却成了王国智的心病。
“有没有可能通过加强运行管理,建立一种新的提升智能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实用化水平的模式,从而提高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和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呢?”为此,王国智和同事不断思考着提高运行管理指标的方法。
今年1月份,焦作某化工厂因自动化改造导致不能上传基础数据信息,进而影响了网络模型的完整性、正确性,对状态估计计算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与往期相比下降。
通过这次事件,让王国智和调控中心的员工再次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最强大脑”谋局
“调控中心是单位的大脑,而我们负责调控中心的工作,就是‘最强大脑’,今天,我就看看大家能想出什么妙招。”今年1月中旬的一次部门碰头会被王国智临时改成了“头脑风暴会”,会议的主题就一个——如何提升智能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实用化水平,提高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和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数据可靠性两个指标。
“影响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的因素主要有基础数据、电网模型、模型参数以及周边地区影响等方面,要想提高该项指标,就必须从这几方面入手。”调控中心副主任范不井率先发言。“网络设备、通信通道、远动机、地方电厂数据采集正确性、系统模型维护工作规范性等是影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数据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现有的运行管理情况来看,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防’和‘控’,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加强管理”。“将所有的影响因素列出来,提出解决方法,并根据难易程度打分,然后逐步推行,先易后难,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
经过问题分析、方法筛选、措施确定、措施执行、措施保障后,一个加强运行管理、提高智能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实用化水平的思路渐渐清晰。
“简单地说,就是抓住同业对标,实施全过程管控,以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和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数据可靠性两个指标为着力点,以‘制’为支撑,构建‘防’‘控’并举模式。”提起加强运行管理的新模式,参与起草修订实施方案的调控中心员工李忠良一脸兴奋。
“三位一体”布局
“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建立实施了‘防、控、制’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王国智告诉记者。
“先说‘防’,我们在加强定期巡检的同时,制作‘指标影响卡’,列出影响指标的工作、影响程度以及具体处理措施,使工作人员明白哪些工作会对指标产生严重影响,需要提前封锁数据,并在工作期间加强指标监视。”担心记者听不明白,王国智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某220千伏变电站直流系统选接地工作影响到电网模型计算,对指标影响程度很大,影响级别为五星,工作前通知自动化人员对操作间隔开关和刀闸进行数据封锁,从而减小对指标的影响。”。
“尽管我们在各方面都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有些突发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地对指标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控’出马了。”王国智介绍。在“控”方面,该公司指定专人维护状态估计模块,每小时定时巡视。同时,安排值班调度员对夜间状态估计合格率进行监视,出现异常立即通知相关自动化运维人员解决问题。每日分析前一日状态估计遥测指标以及所辖地区设备故障影响指标情况,及时总结问题、积累经验,对各厂站的实时数据准确性、缺陷处理时间进行统计,并定期通报统计结果,确保可控、在控、能控。
“为实现对‘防、控’的有效执行,我们认真对案例进行提炼总结,梳理制定了16项制度和标准,确保今后出现类似问题后有制度可循、有标准可依。”调控中心综合技术专责谢文娟说。
“焦作供电公司D5000系统建设时间短、任务重,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焦作地区54座变电站一次系统图、4万余个四遥信息录入、1600余个间隔图制作工作,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基础数据质量不高,频繁出现信息误报、遥测数据准确性不高、模型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我们通过开展同业对标工作,提升了基础数据质量,修正了电网模型存在的问题,夯实了系统实用化基础。”谢文娟说。
“创新,是一个企业精气神最直接的反映。创新之路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时时抓、处处抓。”王国智认为,创新管理无止境,而最好的状态就是——永远追求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