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美尚善 德润武陟
责任是潜心为民的灵魂
浅析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换届心别涣散
论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美尚善 德润武陟

作者:□闫小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魂”有所依,才能落地生根;“魂”有所寄,才能精神变物质。今年,是我们武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践年,“践行价值观、文明武陟我先行”“践行价值观·同筑中国梦”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层出不穷,他们于无形中挑起了道德大担当,汇聚了“德润武陟”的磅礴正能量。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文明大厦的基石。一个有道德支撑的城市,才是文明之城。

  创建文明武陟

  文明是城市之光,是城市之魂。我们抓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身体力行,共赴“文明之约”,让崇德向善成为文明的注解,让文明成为武陟的幸福底色。

  围绕“践行价值观、文明武陟我先行”,我们日日行,事事做,常常抓。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出游、文明餐桌“六文明”行动风靡全县,“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社会风尚风起云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语沁人心脾,“争做美丽武陟人”知识小卡片承载大文明,核心价值观24字电视解读丝丝入扣,“文明武陟”“美丽武陟”官方微博传播文明正能量。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我们倡导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从“微”字做起,提升微道德,传递微文明。如今,遍布全县的6000多名文明使者,像随风飘扬的蒲公英种子,飞入社区、敬老院、校园、田间地头,给孤寡老人义诊,送法进校园……他们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成为一支强大的建设“德润武陟”的民间力量。

  今年,作为我县“践行价值观·同筑中国梦”的宣传年,教育活动别开生面,核心价值观在武陟拔节生长。县属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公益载体宣传内容一周一更新,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短信征集,以德润“目”;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献一分爱心、参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一条合理化工作建议、少开一天车、改掉一个陋习、学习一项文明礼仪、看一期法治电视节目、读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讲一个自己亲历的诚信故事“十个一”践行活动,以德润“行”;推选先进典型,分类型评选“十佳”道德模范、“十佳”美德少年、“十佳”师德教师、“十佳”诚信商户、“十佳”政法干警、“十佳”医护工作者、“十佳”工人先锋号、“十佳”杰出青年、“十佳”巾帼标兵、“十佳”城乡“美容师”,以德润“心”……

  行动的不只是城市。开展以“庭院整洁环境美、家邻团结和谐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增收致富生活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我们长期坚守,日日相继,久久而做。面向全县印发《武陟县美丽乡村建设倡议书》,并在县属媒体开设“共建美丽武陟,共享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专栏,报道推广先进乡镇做法;组织乡、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此外,我们在全县选择30个示范村,以“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打造美丽武陟”为思路,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一村一亮点,一街一特色。目前,全县硬化道路22.8公里,新建文化长廊5580米,改造新修文化广场1.48万平方米……村容村貌极大改观,村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打造美丽乡村,乡村文明是理念和灵魂。依托农村文化中心,“美丽武陟·欢乐乡村”系列主题活动风生水起;文明乡村创建活动深入人心,“美丽家庭”评选涵生“佳风”,共同奏响乡村文明和谐曲。文明的种子在人们心田生根发芽,文明之风传播到千家万户,农村美丽于形、魅力于心。

  在武陟,践行价值观已然是一场全民“功课”,激发文明活力,引领文明潮流,为“文明河南”助力。

  涵养文化武陟

  文化赋予一座城市意义和光彩,是厚重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缩影。对武陟而言,延续数千年的文化无疑是历史赐予的礼物,这份厚礼在我们手中不断发扬光大。依托嘉应观、妙乐寺塔、千佛阁、青龙宫、商村遗址五大国保级文物单位,串珠成链,成功申报“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嘉应观景区声名鹊起,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明城市离不开文化支撑,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它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在城市,木栾讲坛、主题党课、机关小讲堂……专家讲理论,领导讲精神,党员讲体会,群众讲感受。在农村,大戏台、小游园、健身广场……农村文化中心上档升级,亮点带动,“活力乡村”主题活动高潮迭起。文化浸染,润物无声。

  文化的注入,催生了文明的力量。依托二十四孝子之一董永故里,弘扬孝文化,“孝亲敬老”道德模范评选如火如荼;打造乡村文化长廊,举办广场舞大赛、“群英荟萃—农民文化节”系列活动,“秀”出文化正能量;广场文化活动与非遗展演结合,群众文化有声有色;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诵读红色经典、创作优秀童谣,唤起传统文化的记忆。

  春风化雨般地涵养润泽,渗透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汇聚成向上向美的力量,让“德润武陟”多了一分内在的美丽和自信。

  培育道德武陟

  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道德武陟需要榜样力量引领,汇聚起德与行释放的正能量,确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行进坐标。

  时代先锋王在富、中国好人王世林、孝亲敬老模范王桂香、残疾人自强模范贾小双等新老典型交相辉映,处处彰显道德情怀,引领道德风尚。乔庙乡“爱心妈妈”杨爱玲,义务照顾全村留守儿童八个年头;县地税局全体党员干部每人每年拿出1200元,一对一帮扶聋哑学校儿童;县卫生局为全县敬老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月组织义诊……一系列以“善”为主线串联起来的名字,似一束阳光,温暖人心。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身尝梨知酸甜。培育道德武陟,我们不搞花架子,不唱空调子。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形式的道德讲堂,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入手,深入乡村、企业、机关、学校、社区,讲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并以电视为载体开设“空中道德讲堂”,以报纸为平台开辟道德讲堂专栏,讲孝敬、讲礼仪、讲诚信、讲友善,受教育人数高达6万人。

  在建立50多所道德讲堂的同时,我们成立王在富先进事迹宣讲团,全市范围巡讲,“崇德向善”流淌于心;道德模范帮扶机制让“好人有好报”成为风尚;“美丽在身边‘身边人身边事’”征集和“五好家庭”“敬老楷模”等评选结合起来,以个人和家庭为切入点,见贤思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自“身边的榜样”“践行价值观、传递正能量”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无数分散的“善良因子”聚合、裂变、升华,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在武陟涌现出诸多草根好人,有二十年如一日义务为村里维修电器的残疾农民慕建设、精心侍奉老人二十三载的福利院医生司德义、坚守岗位30年的公路养护人张文豪、带领乡邻共编致富梦的史财旺……他们在不同岗位描绘出绚丽多彩的道德图画,用道德的音符奏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强音。

  建设“德润武陟”,有了文明滋养、文化浸染、道德助推,美好愿景方能实现。崇德向善向美的武陟,正生机勃发,日臻完美。

  (作者为武陟县委书记)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