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专家调研绞胎瓷
老戏楼——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
群星艺术团为家乡放歌
纺花车留住乡村记忆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专家调研绞胎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王龙卿)11月23日,受省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委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师范大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丁永祥等一行4人到焦作金谷轩绞胎瓷公司、焦作绞胎瓷研究院调研。

  丁永祥等首先来到焦作绞胎瓷研究院调研,看到研究院有5层楼、2000多平方米,每一层都有大量的展品,对其规模很是赞叹。在观看绞胎瓷展品时,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绞胎瓷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大师向丁永祥等详细介绍绞胎瓷的特色:“绞胎瓷以两种以上颜色的泥土相互糅合形成绞胎而著称,以绞胎釉和刻花剔花而取胜,一胎一面不可复制,每一个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绞胎瓷因为表里如一,被称为‘瓷中君子’。”丁永祥听完介绍连连称赞。随后,丁永祥等又来到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的焦作金谷轩绞胎瓷公司生产基地,实地考察绞胎瓷制作工艺。

  “绞胎瓷历史悠久,唐宋鼎盛时期品种多样,数量巨大,纹饰精美,艺术性高超。可惜目前了解的人还不是很多,希望焦作加大开发和挖掘力度,积极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发展。”丁永祥建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