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朝末年,宦官当政,战火不断,各地盗贼四起,太行山响马寨的响马更是猖獗,他们的头领妖术颇高。他们得知当朝皇姑要游经此地,便商讨把皇姑掳来。等把皇姑掳来后,皇姑因怕受辱,吞金自尽。
皇姑被掳走后,经多方查找,仍是不见踪影,便报于朝廷说:“皇姑失踪了。”皇帝闻讯立即让供奉卜卦,才知皇姑是妖人掳到太行山中的一个山寨里了。皇帝大怒,当即派一个心腹大将火速领兵前去营救皇姑。
官兵赶到后,因山寨所处地势险要,宜守难攻,且有妖术助阵,同其激战数天也未能攻下山寨救出皇姑。后来得知附近金灯寺中有高僧法术高强,便请其前来助阵。高僧来后,施法将妖人制伏,救出皇姑。谁知皇姑已死多日无法救活,领兵大将大怒,便命杀死妖人,捣毁山寨。
捣毁山寨后,因回京路途遥远,领兵大将便与高僧商议,将皇姑葬于金灯寺旁边,由寺中僧人为皇姑的亡魂超度,当夜下葬处便化成大小两座塔状山峰。
回京路上,领兵大将想到皇姑死去,回京难免要受责罚,便心生一计,急奏皇上说,皇姑救出时,本可医治,但金灯寺的和尚延误时机,致使皇姑死去,且于皇姑死后私自埋于寺旁。因不愿惊动皇姑遗体,便未护送回京。皇帝得知后,怒不可遏,当即下旨命令火速查抄金灯寺。
老和尚得知皇帝派兵来抄,知道金灯寺将要大难临头,终日坐立不安,便把寺内财物预先疏散,并向小和尚们传授地遁法,准备官兵来后躲藏。他手持禅杖,把这一带山头都捣了些窟窿,使清凉甘甜的山泉全都漏进了地下河道。
不久,官兵赶来了。一进山区,果然因为人马找不到水喝,停了下来。那大将只得分出一部分人马,又雇了好些脚夫,挑着水桶跟在大队人马后面慢慢行进。
这天,官兵好不容易来到金灯寺南面十华里的山岭上。抬头一望,全都傻了眼。只见满山长着密密麻麻的榛树,看不着路径,不要说马匹了,空着手也很难通过,只好砍伐树木开路前进。谁知前边刚砍倒,没等人马过去,后边竟又跟着长了起来。那大将动了牛脾气,命令兵士不分昼夜地砍。整整砍了七天七夜,还是没有砍通。正在进退两难时候,兵士中有人提出用黑狗血抹树避邪,那大将采用了。以后兵士每砍倒一棵树,便在上面抹狗血,终于破了老和尚的法术,把路砍通了。官兵砍树的地方,日后也就因此得名七砍寨。
大兵直抵金灯寺。老和尚见大势已去,腾上了高空,小和尚纷纷用地遁法隐入地下。官兵到后,已是一座空荡荡的寺院。问周围百姓才知寺僧逃走了。官兵就将寺中神像捣毁,房屋放火烧掉,然后才撤兵由原路回去。老和尚在山头望着金灯寺的一片火海,想到今后又没有了安身之处,禁不住哀叹道:“金灯寺罢啦!”不料话出口竟如同洪钟一般,群山回应,越发响亮。正在往回走的官兵,忽然听到空中传来“金灯寺‘耙’啦!”的声音,那大将认为是神人提醒,立即命令兵士返回,找来几十盘铁耙,套上军马,赶着满山乱跑。只听见耙下传出一连串“哎哟”“哎哟”的惨叫声,那些遁入地下的小和尚们全都被耙破了脑袋。老和尚见徒弟们遭到这样惨死的下场,忍不住泪流满面。
据说,火烧金灯寺后,老和尚无处安身,各地云游,时常来看望故地。百姓想到老和尚献地的好处,又因抢皇姑的事本与老和尚无关,便把其中的冤情共同商量写成表章,恳求地方官转奏朝廷。这时,原来的皇帝已死,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看过表章,心想佛教本是大唐的国教,既有此冤情理应将寺院修复,就颁下圣旨赦免老和尚之罪,调拨银两,命重修金灯寺。
后来,在山谷中耕种的人家,陆续都搬到金灯寺的地方居住。每逢天气晴朗时,偶然在天空中还能看见原来寺院的影子。因此,人们就起村名叫“影寺”。至今村东尚有老和尚当年讲经的法台及大小皇姑塔遗迹。站在山头上远望谷中良田,呈现一个个土包子,近看却是平平整整,种出来的萝卜个个开花裂头。相传皆是因为当年小和尚们遁在地里,被官兵耙破了脑袋的缘故。
北宋末年,清涟寺出资重修金灯寺院,更名净影寺。后来净影寺香火旺盛,又在南面十五华里的退猪盆山场创建三教堂。现今三教堂在后河村内,殿廊间碑记尚存。 影 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