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提供免费午餐之后……
郑州一家饭店从11月25日开始每天中午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20份午餐,被网友发现上传到微博,瞬间在网上走红。28日中午,有记者到这家饭店采访时发现,该饭店已经关门停业。饭店负责人称,该饭店于27日晚停业,原因是太多媒体记者来采访,无法正常营业。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苏懿谅谅谅: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要适度而止。媒体若是过度宣传,只会给社会的正能量带来负面效应。
@丫头阿瑞:最好的宣传是不干扰爱心的传递!媒体竞相前来抢新闻、争头条对饭店造成了一定压力,导致其义举仅维持了两天就夭折。试想,如果店主的时间都花在了接待记者上,影响其正常经营不说,更会影响到为环卫工提供爱心午餐。
@左小渔kk: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能量需要传播。但从这件事上看,是媒体好心办了坏事,还是正能量传播方式出了问题,给商家的正常经营造成了困扰呢?我们应该反思。
@悠然阿朵:这就是传说中的“捧杀”吗?
@爱苇之人:饭店老板既然有奉献爱心的勇气,也要有拒绝采访的勇气,可以在饭店醒目位置挂牌标明“谢绝采访请谅解”,在没有媒体干扰的情况下继续传递爱心。
@吝时工:记者采访时可先预约,得到对方允许后再进行,勿大张旗鼓。
@吉林萧春融:不是所有的乐善好施者都希望得到回报和社会的关注,媒体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远距离关注也是一种支持。
@雨娃同学:媒体与其过度地关注该饭店,还不如把镜头多对准社会底层的困难群体,真正为他们做些实事更好。
@湖北宋君:做慈善,很多人喜欢低调,不想因为做一件好事而聚焦在媒体的闪光灯下。希望媒体能营造一个轻松的“慈善氛围”,毕竟不是每一个做好事的人都像陈光标那样高调。
@caty凯特:其实,我很同情饭店老板。因为现在做这种好事的“成本”很高,除去金钱上的投资外,还要把更大的精力用在应付公众舆论方面,本来做好事是值得称赞的,但没能力做下去也许会受到谴责。其实,很多人只想默默地做好事。
@钱飞君:免费提供午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郑州这家饭店每天向环卫工人免费提供20份午餐,是献爱心还是有意炒作?
@初时点默:有一种猜想,饭店是否有可能把剩菜剩饭或者卫生不达标的食物送给了环卫工人呢?
@南名茶的茶叶哥:环卫部门提高一线职工的福利待遇才是关键,不要让真正坚守在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困难群体。
【下期话题】
网络语言挥别“大雅之堂”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引起公众争议。有人认为语言规范的确应该捍卫;也有人认为不应该用一纸通知扼杀网络语言;相关学者表示,近年网络语言井喷式爆发,维护语言的纯洁性的确有必要,但不能用僵硬、保守的态度去否定语言的流变。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栏目主持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