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中医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从市中医院老专家杨汝森从西医到中医的成功转型,就能从中看出一二。1959年,从豫北医专(新乡医学院)毕业的杨汝森进入一家医院成为一名西医,十几年后,事业有成的他却“半路出家”学习中医。如今,通学中西医的杨汝森已经77岁高龄。尽管杨汝森退休多年了,但仍坚持看病救人。本期,“名中医和您有约”活动走进杨汝森诊室,让大家零距离领略中医的独特魅力。
医术精湛赢口碑
“我从报纸上看到中医专家杨汝森今天上午坐诊的消息后,就赶过来找他看病。”上周四,患者吴女士在杨汝森的诊室里如是说。杨汝森的诊室位于该院老专家门诊三诊室,每周一、周四上午,杨汝森就在这里坐诊。当日一大早,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挤满了整个诊室。
“我不仅有胃下垂,子宫也出现了下垂,其他医院的医生建议我做手术,但我真不想做手术,不知中医有没有好办法!”患者吴女士对杨汝森说。把脉、看舌苔……杨汝森仔细为吴女士诊断后说:“你有典型的气血双虚症状。中医认为,气虚导致胃、子宫下陷。在治疗上,西医通过手术能将胃、子宫往上提,而中医则通过补气治疗,同样可以使胃、子宫上提,如果你不想手术,可以吃些中药治疗。”在征得吴女士的同意后,杨汝森为她开了药方。“看中医就是好,这下我可以不用做手术了。”吴女士兴奋地说。
在为一名患者程女士诊断时,通过把脉,杨汝森就能判断出程女士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而且最近家里一定是出了大事,导致其情志郁积。此时,程女士和她的姐姐频频点头,并流下了眼泪。据程女士的姐姐介绍,程女士性格本来就内向,几个月前丈夫去世后她一直沉浸在悲伤中。“真没有想到,中医仅凭把脉,就能知道妹妹的病根,看来,妹妹的病有治了。”程女士的姐姐激动地说。
根据程女士的症状,杨汝森为其开了一些治疗情志病的中药,并不住地嘱咐她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多与外人沟通。
注意细节患者赞
“杨医生,我这条腿有些浮肿,不知咋回事,严重不。”接着,一位老年患者撩开裤腿让杨汝森查看。
在用听诊器为这位患者检查前,由于天气冷,杨汝森先用双手焐热听诊器,以免患者受凉。“杨医生,没有事,我不怕凉。”这位患者看到后感动地说。“一会就好,稍等一下。”杨汝森说。一名经常找杨汝森看病的患者在一旁对记者说:“杨医生用听诊器给患者检查前,总是先把听诊器焐热后,再放在患者身上,这是他从医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
“你这是体位性水肿,看来,你很少走动,而且吃饭的口味也很重。”杨汝森诊断后对这位患者说。“是的,我开了一个商店,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很少走动,平时做饭时喜欢多放些盐,不然饭菜没味道。”这位患者说。
杨汝森一边开药方一边叮嘱这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运动,多吃些清谈食物,以免引起其他病症。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给患者看病时,杨汝森总是为患者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
患者面前无亲疏
“患者无亲疏,人人皆重视”是杨汝森的行医原则。在杨汝森的诊室外,记者在和一位患者聊天时得知,这位正在排队等候的患者竟然是杨汝森的表妹。“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表哥了,今天找他看一下病。”其他正在排队等候的患者得知两人是亲戚关系后,都很意外:“杨医生没有因为表妹来看病,就先给她看,这样的医生真的不多见。”
“我经常感到头晕,以前在我们那儿的医院治疗过,但效果不太好。”一位外地患者对杨汝森说。随后,杨汝森为其进行了详细检查:把脉、看舌苔、量血压、走一字步等。“只有为患者详细检查,才能对症下药。”杨汝森如是说。
对于中西医之间的差别,杨汝森认为,西医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确诊患者的具体病情。而中医最大的特色是以人为本,根据疾病发生的季节、地区和患者的症状,通过辨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从整体上调节人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治疗上可以灵活变通,法随证变、方以法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扶正与祛邪并用的原则,进而做到治病求本。
如今,通学中西医的杨汝森吸取两者的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先用西医“锁定”具体病情,然后再用中医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从而使患者得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