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觉新闻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泰国兴起太极风
一纸空文
作风建设先过门岗关
戒烟,有时只需一个理由
网络语言挥别“大雅之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语言挥别“大雅之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今日话题】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引起公众争议。有人认为语言规范的确应该捍卫;也有人认为不应该用一纸通知扼杀网络语言;相关学者表示,近年网络语言井喷式爆发,维护语言的纯洁性的确有必要,但不能用僵硬、保守的态度去否定语言的流变。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初时点默:此举较为合理。广播电视这类主流媒体的观众很多,在语言应用方面,他们很容易受到主流媒体的影响。例如,汉字拼写大赛等节目能引发人们对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思考。规范使用汉字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钱飞君:对网络语言还是规范点好,以免误导中小学生。

  @我爸喊我小二子:网络语言有其时代性特征,并为大众广泛接受与使用。但网络语言的发展,绝不能以误导和曲解语言文化为前提,我们必须守住这个底线。

  @安徽无为人赢博:网络语言作为人们娱乐或日常交流时应用本无可厚非,但滥用或乱用现象必须加以遏制和规范,尤其是不少商家的广告为了迎合市场,常常歪曲或歪解语言文化,这类误导公众的情况令人担忧。

  @语文老李: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属于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这是语言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不应排斥,媒体也应该与时俱进。至于网络中的低俗用语,我们应该摒弃。

  @心是断了线的风筝:网络语言不可通杀!有些网络语言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够代表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它兼具幽默性、兼容性、模糊性、广泛性,很容易使人产生默契和共鸣。当然,新闻媒体是特殊行业,选择语言要严谨,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过滤,吸收精华,扬弃过于怪癖和低俗的网络语言。

  @亲比恒之:凡事皆有利弊之分,网络语言的实用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的度并不好把握,国家出台此项规定也是在规范人们使用网络语言的量与度,希望我们能够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能够更加合理地运用。

  @江南名茶的茶叶哥:现在是网络时代,不懂网络语言就OUT啦。尊重新生事物是一种积极态度。其实,像很多公众不一定能接受新闻语言、出版语言、新闻联播中的语言一样,然而这些语言一直倔强地存在着。

  @低头向前-走:作为媒体,在使用每个词、每个字时不仅在被潮流裹挟着,自身也在影响着潮流。如果我们坚守字词的传统用法,可能十年后没有人能精准地把握住作品要传递的感情色彩;如果“从俗”,则可能缺乏对汉语言文字的尊重。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百姓常用的网络语言不该限制。

  @菏泽新志:网络语言不能随意使用。一个词语被大众接受并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网络语言产生得快,消失得也快,能经过时间检验的词汇才能成为语言精华而长期存在。

  【下期话题】

  “衡中模式”的喜与忧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喜报。“衡中模式”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高考工厂”的质疑。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栏目主持 本报记者 聂 楠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