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通讯员赵九一)职称评审工作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我市作为全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市,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大学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评审结果更是与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据悉,今年,我市中小学高级教师、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圆满结束,通过营造风清气正、规范有序的评职称评审环境,确保了评审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目前,我市已评出244名高级教师、182名工程师。
评职称有指标吗?指标是如何产生的?评审程序有哪些?整个过程如何保证公开、公平、公正?11月24日上午,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到市人社局进行了深入采访。
职称“指标”:
事业单位有指标 数量依据省文件确定
据市职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所谓的职称“指标”,是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在开展职称工作的事业单位(全供、差供、自收自支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实行结构比例控制。
据了解,根据《河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河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现聘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未达到控制标准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分别按每年2%、3%左右的增幅逐年逐步到位;超过控制标准10个百分点以内的,按照“退二进一”进行审核;超过控制标准10个百分点以上、15个百分点以内的,按照“退三进一”进行审核;超过控制标准15个百分点以上的,原则上当年不再审核申报职数。
“事业单位的职称指标,是以单位在岗在编专业技术人员数为基数,根据一定比例计算出来的。”针对职称“指标”,该负责人解释说,今年我市中小学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已全部在焦作市职称网上进行了公开。另外,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职数审核工作坚持集中限时办理、一次审核完毕、当年不再调整、对单位不对个人。
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
程序规范有序 结果公平公正
记者了解到,我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包括讲课答辩、专家评审材料两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全员讲课答辩,甄别参评人员是否在教学一线工作、教育教学水平是否达到了高级教师的水平要求。”该负责人说,今年我市中小学申报高级教师的共303人,讲课答辩按专业分了10个组,设置了10个考场。参评人员的讲课内容,按照规定随机抽取。
今年10月7日至10日,是我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的时间。我市作为全省今年首家开展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的试点市,省人社厅、省职改办组织全省其他17个省辖市职改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到我市学习观摩,并全程参与评审过程。有了这个契机,我市今年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在评审流程、评委选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评委及面试答辩环节工作人员全部来自异地,这是今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之处。今年,评委、抽课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全部由我省除焦作之外的17个省辖市职改办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来自异地,可以超脱地行使各自的职能,依照“确保让符合条件的人都通过”的原则,我市共有244人通过高级教师职称评审,通过率达到80.5%。“焦作此次职称评审真正做到了风清气正、规范有序,为全省做了典范。”省人社厅有关领导对此高度评价。
记者了解到,在材料评审环节,先由专业组评委逐个审查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小组评议后提出是否推荐的意见;然后在评委会全体人员大会上,各专业组分别逐人汇报本组材料审查情况及推荐意见,并接受大会评委的质询;最后,所有评委根据大会评议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同意票达到全体评委人数三分之二以上为通过。
为了确保评审公平公正,评委一报到就将通信工具上交,由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集中保管;评委驻地及考点全场封闭,网络、电话全部切断,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评审场地,评委不得会见无关人员;考场工作人员及讲课答辩非单一考场评委现场抽签决定所在考场,所有参评人员现场抽签决定讲课答辩顺序;考点所有工作场地的通信信号屏蔽仪、监控设备全部打开,考场全程录音录像;从评委报到开始,全程由市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
此外,今年我市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的一个亮点是,为民营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民营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工程师申报条件的,不需要先取得初级职称,符合规定的学历要求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可以一步到位申报工程师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以上及留学回国人员,在个别评审条件上依据政策规定适当放宽。今年,我市共有274人参评,182人通过评审。
今年,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结果在评委会结束半个小时后就在网上进行了公示,为关注职称评审结果的人员提供了方便。新闻、农业、大中专院校、技校中级职称以及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的材料正在审核之中,将于近期开始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