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城市瞭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服务冬储菜销售彰显城管为民情怀
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致进城销售冬储菜菜农的一封信
让这里成为培养 资源环境人才的基地
城市管理的“济源经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这里成为培养 资源环境人才的基地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团队探访市垃圾处置管理站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工作人员向学生展示处置前后的渗沥液。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今天到现场参观才真正了解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的防渗、处理和达标出水过程。看到我们的城市每天产生这么多生活垃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后更应该好好学习,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尽一分力量。”12月7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大二学生贾潮阳在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参观后说。

  虽然当天我市城区阳光明媚,但距离市区29公里的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却令人感到冷风飕飕。“为什么在这里选址?”“垃圾处理能力如何?渗沥液怎么处理?”12月7日上午,贾潮阳和他的同学共40人,在老师和工作人员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垃圾卫生填埋、渗沥液处理、沼气回收与发电等工艺流程。面对学生们的热情提问,工作人员逐一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我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的选址,既要考虑环境综合因素,也要考虑运输和处理成本问题,特别是要充分考虑水源地的保护。综合各种因素,经过多次实地勘探和专家论证,最终选在这里。”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副站长郝国良说。据介绍,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是我市第一座专业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在修武县周流村南利用废弃砖瓦窑土地建设,占地554亩,采用卫生填埋工艺,设计库容420万立方米。2008年9月底,该站建成库容220万立方米的4个填埋分区、日处理200吨的小型渗沥液污水处理站和计量检验、行政管理等配套设施,用布点方式在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和场区外规划建设地下水监测井6眼。该站全年累计处置生活垃圾25万吨,进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使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我们在这里的实践学习主要有四种形式。”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系主任杨伟说,“本科生一入校就要到这里进行实地参观,对垃圾处理进行认识学习;学生毕业前要在这里进行至少半个月的生产实习,对实践操作要熟悉和熟练;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这里开展实践活动,从渗沥液产生的性质对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创造性地研究论证;老师在这里的课题研究,通过实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自5月8日市城管局与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共建“本科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从来,河南理工大学先后分四批派出200多人次到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参观、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促进了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也为我们的职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为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让这里成为培养资源环境人才的基地。”市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站站长郭光志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