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豫西北太行山南麓的虎头山上,一排排整齐的松柏,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卫士傲然挺立着,让人为之振奋。很难想象,眼前层层叠叠的松涛柏浪,是一位年逾古稀、慈祥矍铄的老人的杰作。
这位老人就是沁阳市退休老干部、今年72岁的老党员周文政,西向镇虎子村村民亲切地称他为“身边的杨善洲”。退休12年来,他自筹资金,将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万亩荒山变为了绿山。
2002年,虎子村决定对村后的万亩虎头山进行治理,实行50年无偿承包,封山育林,在全村张贴公告寻找能人。但因山坡地植被贫瘠,没有水源,牛羊散养,植树造林难度很大,一个多月过去了,没一人敢于应战。无奈之下,村干部到镇里寻求帮助。镇领导一下子想到了周文政。
自己快退休了,这么大的工程,几乎看不到回报的事,家里人能支持吗?钱从哪里来?老周心里没把握。最终,在镇领导的鼓励下,老周咬咬牙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争取到家人的支持后,周文政与村里正式签订了荒山承包合同。为摸清荒山情况,一连10多天,老周一个人跑到山上勘察地形和植被。有一次,老周不慎被树枝绊倒,腿部跌伤出血,他回村里简单包扎后,一瘸一拐又上了山。他白天坚持上山作记录,晚上回家整理分析。在跑遍了周围8个山头的沟沟岔岔之后,老周终于绘制了一幅虎头村荒山地形图,制订出绿化方案:坚持基础林与经济林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土壤贫瘠的地方以基础绿化为主,土壤相对较好的地方以经济林为主;用5~10年时间,使荒山吐绿,黄土生金。
蓝图有了,可既缺钱又缺人,咋整?老周四处“化缘”,找亲戚、托朋友借钱,找本村企业赞助,找银行贷款,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资金……
为吸引村里的壮劳力,老周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做法:工资一天一清。挖一个坑、栽一棵树、浇一次水等都“明码标价”。这下在十里八村传开了,雇来的工人越来越多,工程进展很快。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节省资金,老周在山上搭了个帐篷,每天吃住在山上,硬是一个多月没下山。他在各个施工点来回穿梭验工,及时兑现当天的工资。其间,老伴患病住院,他都没下山,还让孩子们给老伴捎话,让老伴理解,以后要加倍补偿。
通过春秋两季的集中行动,老周带领大家在各个山头都修建了小型蓄水池,修水渠2000米;在山头之间修通了人行便道,把大小山头连为一体;分地块种上不同的树苗。其中,种小柏树及各种生态树100余万棵、美国进口薄皮核桃树3万余棵、黄连树2000棵、香椿树3000棵,工程总投资100余万元。
所有的树苗种上后,后期的管理是重大考验。老周又积极与村里协商,对整个山区进行管护。村里派出巡逻队义务看山,昼夜巡逻;到养殖户家里做工作,禁止山坡放牧。这样,树苗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如今,12年过去了,小树长成大树,放眼望去,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得郁郁葱葱,周围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现在,这里已成为沁阳市荒山绿化“示范区”,不少单位和个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荒山已换绿装,但老周还是一天也不肯歇。他说:“只要身子能动,我就要一直把树栽下去,栽一片绿一片,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蓝天。”
周文政先后被评为焦作市优秀离退休干部、沁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今年11月26日,他作为焦作市唯一离退休干部代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