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何尚保先生的麻将随笔《方城之中的智慧》出版了,经朋友介绍送我一本,并透出想让我写点感想之类的意思。照实说,我对麻将一窍不通。尽管我不至于迂腐到绑定麻将与赌博、将社会风气诸多负面因素归罪于麻将的地步,但因为打麻将耗时费神,而我对自己的业余闲暇安排得过于饱满,所以至今尚未坐过麻将摊儿。甚至对于打扑克牌也极少参与。在我看来,打牌云者,只是繁忙工作之余的放松与消遣罢了,如果到了摊儿上斗智斗技,早已违背了“放松”的本意。因此虽然也参与过几次朋友们的“双升”游戏,但我从不记牌,随心所欲,结果跟谁做对家谁输,闹得很是没趣,于是干脆就不再参与了。在如此的情境之下接受这样的任务,心绪可想而知。可是拗不过朋友相劝,便只好应承下来。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拿起这本小书,初一披阅,便觉清奇。且不说乔叶为序米闹题名如何为这本小册子增辉添彩,单这54个篇什的四言标题,便可以看出尚保先生汇通儒释道、贯穿天地人的思想与视野了。展卷细品中间的每一个篇什,觉得尚保先生在朗朗上口的文字表达中,完全是在透过麻将感悟人生。每篇文章几乎都是从麻将入手,慢慢参悟人生的道理。其间麻将知识普及、麻将文化传承、麻将技巧揭秘都能做得温文尔雅。随着行文的发展,往往不经意间便引出人生话题,或为儒家的积极入世,或为道家的适可而止,或为佛家的人生智慧,或为兵家的制胜之道。有传统的中华故事,有熟知的西方经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几乎无所不包,哲学、宗教、科学、艺术几乎样样兼备。初一看是在说麻将,其实麻将只是个作者话语的由头。作者文辞之富赡、涉猎之广博、思辨之智慧、言说之畅达,即便放在专业创作人士之中也当属翘楚。在键盘写作动辄下笔万言的当今,12万字的一本小书,能够有如此的思想容量,实属难得。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的全息现象十分普遍,一个细胞可以还原一个生物物体,使克隆技术让人又喜又怕。中医推拿理论又将反射区的功能生发开来,发现手脚甚至耳朵都与五脏六腑息息相通。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大宇宙与小宇宙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花花世界。尽管大千世界物态纷纭,但九流三教万法归一。你真正参透了一种事理,便能够一透百透触类旁通。昔日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触类旁通的本事并不神秘,是一般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然而,现实中许多人似乎都是望乡台下的迷魂汤灌得多了,硬是不明白同类相比物理皆通,这才显得尚保先生的颖悟与价值。
如今教育理论中人们都非常看重西方建构主义的科学性,它从儿童认知心理的规律出发,主张人的一切知识都必须建构在他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如同盲人摸象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柱子,是因为这个盲人对柱子的形状有过基本的判断。其他的几位盲人也是这样,如果他们事先没有墙壁、管子、绳子的基本认识,打死他也不可能说出大象的喻体形象。同理,尚保先生之所以能够在麻将中参悟出这么多的人生至理,是因为他的博学与善思。事实上这些人生的道理他早已悟透,只不过借麻将的话题讲了出来。设若换一个尚保先生熟悉的领域,他照样能把这些道理讲出来的。这本小书虽然小,但认真读来,能够看出一个思想者成长的轨迹。
留心处处皆学问,无缘对面不相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在尚保先生的这本书中领略他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智慧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的是他的思维方式。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勤于学问善于思考、能够科学运用全息呈现的思维方式,你就能整理出人生智慧与思想体系。如果你拿到这本书只是为了寻找打麻将的方法与技巧,为了多赢几块钱,那你可真成“麻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