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一直在思考聪明和智慧的区别,但一直没有一个贴切的概念来表达,近日读书时看到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聪明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智慧是世界观层面的问题。”真是精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服不行。我觉得,方法论在于做事层面,而世界观是在做人层面而言,大体可以概括为聪明做事、智慧做人。
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在聪明和智慧之间无非有以下几种组合:既不聪明也不智慧、聪明但不智慧、智慧但不聪明,而最高境界是既聪明又智慧。
聪明的人很多。聪明人做事得体,注意细节,精于算计,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聪明人往往是现实利益的最大赢家。如果做事得体,每个和他在一起的人都会觉得很舒服,既能满足别人面子又能触及内心深处,实在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本领。但是,聪明的背后都有一种利益的诉求在驱使,聪明人的潜意识深入永远是索取而不是奉献,永远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聪明人得到很多,但都是物质和利益方面的,聪明人很累,只是知道愉悦别人而从不在乎愉悦自己,聪明人只关心眼前不计较长远。聪明人只关心事情的成败而不在乎心灵的归属。聪明人如果聪明得过了头,那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人认为,一个人很聪明或许是一种褒奖,但也有人认为,一个人太聪明就是一种人格的贬低。
聪明人很多,而拥有智慧的人很少。智慧在于做人的思想和精神层面。智慧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能够超然世外,淡泊名利,看透生死,十分清楚人生的终极目的、真正所需和幸福定义。所以,智慧的人不把权利、金钱、名誉当最终目的,这些东西只是为了幸福生活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如果能为终极幸福的目标服务,手段才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穷其一生去追求权利、金钱,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就不会享受到这些外来的东西给内心带来的真正快乐。如果不能用这些手段为你的幸福生活服务,这些手段只能成为生活中无意义的累赘。
既聪明又智慧当然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但上帝不会轻易地将两极的东西完整地赐予一个人。有句话说得好: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你点什么的同时一定会从你身上取走点什么。
要聪明还是要智慧,全在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聪明需要不断索取,智慧需要不断舍弃和赠予,所以,芸芸众生难以摆脱聪明的诱惑,只有智者和超人才能把握人生的真谛,知道活着为什么,应该怎么活,从生到死明明白白走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