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帆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让访民在每一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感受到正义,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今年4月以来,全市法院针对涉诉信访这一难题,进行了全面攻坚。
直面难题,敢于担当,努力探索信访工作新思路
如何使涉诉信访量处于低位运行,是摆在我市两级法院面前的一道艰难课题。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市中级法院党组将涉诉信访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重要抓手,制订下发《全市法院开展涉诉信访案件集中处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长李玉杰任组长的集中处理活动领导小组,3名副县级审判员担任审判长,14名骨干法官组成3个复查合议庭,集中优势力量,全力化解信访难案。
活动开展以来,两级法院共排查出涉诉信访案件491起。其中,中央巡视组、全国人大、中央政法委、省政法联合接访窗口等交办的339起案件,办结329起,办结率97%;息诉罢访276起,息诉罢访率达81.4%。针对剩余的152起信访老案、难案、骨头案,两级法院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实行“四个一”,即一个信访案件、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化解方案。做到“四个搞清楚”,即案件基本事实搞清楚、当事人的信访诉求搞清楚、信访的原因过程搞清楚、信访的性质搞清楚。采取逐案自查、逐案评查、逐案听证、逐案评议、逐案化解的办法,努力建立规范有序的信访秩序,坚决扭转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
因案施策,全程留痕,强力推动信访案件有效化解
具体操作中,152起信访案件由原业务庭围绕事实认定是否清楚、法律适用是否准确、审理程序是否合法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经自查没有问题的案件,由专门组成的三个合议庭负责,围绕信访人的诉求、案件审理、执行有无问题等进行复查,对复查结果形成报告留档备查。经复查后没有问题和长期不能化解的信访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基层群众、新闻媒体等作为社会评议员,进行公开、广泛的社会评议。评议现场,评议员踊跃发言,评议氛围民主、热烈,对信访案件的化解发挥了积极作用。张某等4人经社会评议后,明确表示息诉罢访。
同时,实行交叉评查,制定10项评查标准,确保评查工作的准确性,参与评查合议庭的法官不评查自己所在法院的案件,自查、复查结束后,合议庭成员以及包案领导均须在报告上签名;确认评查意见,活动办对评查结论和评查意见是否规范进行把关,审委会就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是否有理、是否启动再审程序等作出决定;保证评议效果,制定听证评议程序规则,逐案确定评议方案,突出评议重点,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经过评查,152起信访案件中,没有问题建议终结审查的96起,案件有瑕疵需进一步处理的14起,需要司法救助的13起,拟报终结的20起,建议导入司法程序的4起,反映违法违纪的1起,其他处理的4起。
此外,全市对非正常上访、哄闹、冲击法庭,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以各种形式违法上访的,协调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或实施司法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活动期间,对缠访闹访的张某、卢某等人分别实施了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对敲诈勒索的彭某、非访的杨某实施刑事拘留;对非法上访的李某等4人分别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对涉嫌犯罪的张某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坚决打击违法上访行为。
源头治理,建章立制,深入推进信访长效机制建设
全市两级法院在贯彻“依法治访”、努力做到“四个到位”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对法院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吃拿卡要、冷横硬推,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引发涉诉信访的,启动信访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切实增强法院审判人员的纪律意识和群众意识。活动期间,因当事人信访反映某法官违法违纪,市中级法院对该法官作出被停职离岗处理。
通过活动的开展,全市法院建立了领导包案、工作例会、定期通报、跟踪督办等制度;制定出台了《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及责任倒查追究办法》《信访案件责任追究办法》《法官接待当事人及庭审行为规范》《信访接待处理办法》《涉诉信访案件社会评议办法》等制度,从源头上减少、预防涉诉信访的发生,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集中处理活动期间,全市法院对152起信访难案、积案、骨头案,召开社会评议87起,评议率79.09%;有效化解42起,化解率27.63%;司法救助10人,救助资金73.8万元;依法打击处理9人。赴京访量同比下降18.6%,赴省访量同比下降31.8%,非正常访量同比下降14.7%,无恶性访事件发生,我市信访秩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