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建忠 黄三友
今年年初以来,沁阳市法院为了贯彻最高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双倍增计划,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严格筛选,共新增补人民陪审员160名,并通过采取强化培训、多方鼓励等措施,有效发挥陪审员的作用,审判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强化培训 提升参审能力
2013年12月,该院新增补陪审员160名,加上原有的50名陪审员,陪审员已达210名,其中基层群众172名,占陪审员的82%。为提升陪审员的参审能力,该院采取日常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开展集中脱产培训,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针对参审中的问题,采取庭审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提升陪审员的业务水平。日常培训则由组织旁听案件、陪审案件的具体指导等方式进行,同时鼓励陪审员自学,为每名陪审员发放《人民陪审员庭审必备手册》,每周发送飞信3条,公布审判人员手机号码,便于审判员、陪审员随时随地交流沟通。目前,所有陪审员均集中培训1次、庭审观摩5次、专题讲座6次,切实提升了陪审员的履职能力。
多方鼓励 参审热情高涨
陪审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陪审员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司法活动中来。该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陪审员参审。
与巡回审判相结合。在案发地开庭时,抽取案发地附近的陪审员参加,提高陪审员在当地的知名度。沁阳市西万镇七里桥村的刘小菊参与一起民事案件的巡回审判后,通过旁听群众的宣传,其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其参审热情也有了很大提高。
与庭审直播结合。凡是陪审员参审的案件,全部进行庭审直播,陪审员随时可通过该院庭审直播网查到自己参审案件的情况,在评判自己履职情况的同时,提升其荣誉感。
与法制宣传相结合。该院积极与当地新闻媒体结合,制作陪审员宣传专题片,在沁阳电视台多次播出,并在沁阳电视台的法制栏目定期播出陪审员参审案件的情况,扩大陪审员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该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陪审员参审率为93%,参审陪审员153人,占陪审员总数的73%。
既审又议 彰显司法民主
今年40多岁的陈居锋是王曲乡南孔村村民,自从增补为陪审员后,多次参加案件陪审。陪审中,他遇到自己不懂的法律问题,就主动向审判人员请教,并认真填写陪审员参审案件意见表。通过陪审,他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为加强陪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该院成立了专门的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强化对陪审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该院要求开庭前7天通知陪审员参审,陪审员及时阅卷,熟悉案情,把握庭审争议焦点,积极参加法庭调查,评议时对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充分发表意见,由主审人指导陪审员,认真填写陪审员参审案件意见表。意见表包括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结果等内容,通过意见表的填写,提升陪审员的履职水平,同时建立个人陪审业绩档案,将陪审案件数、陪审质量等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做到既陪又审,杜绝陪而不审、合而不议。
宣传法律 传递司法正能量
注重发挥陪审员人熟、地熟的优势,将来自民间的司法智慧引入到诉讼中来,从而化解矛盾。
9月23日,沁阳市法院在该市联盟街广场公开开庭审理王可心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一案时,组织10名陪审员参加,庭审结束后,组织陪审员进行评议。10名陪审员认为王可心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成立,应按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合议庭采纳陪审员的评议意见,当庭宣判:判处王可心有期徒刑6个月。此举有力地打击了“老赖”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法律文书的尊严,同时也增强了陪审员的法律意识。
陪审员谭肖肖是沁阳市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多次参加商事案件的审理,根据法律规定,对照自己负责的贷款催收工作,他发现单位在催收贷款时不注重留存书面证据,形成纠纷时,部分贷款人为了达到不还款的目的,往往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寻找相关证据难度较大。为此,谭肖肖参照法院的送达回证样式,设计出催款通知书、催款通知书回执,并予以落实,有力促进了单位不良贷款的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