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恰同学清华
焦作走笔
时 光 的 暖
公 告
青 衣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走笔

作者:□王必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一个很特别的地名,名缘何来,问当地友人,也查阅了资料,都语焉不详。不过,地处中原,为河南省西北重镇,历史悠久,人文传统深厚,其名气也未可了得。以往人们对焦作的印象是黑色的煤城,所谓焦之黑乎,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人容易先入为主,污染严重,脏、乱、差,多是对北方小城特别是煤城的印象。然而,错了,焦作的风采和美丽是被误读了的。或者说,她的景观与特色,是在焦作作为现代旅游城市华丽转身之后才渐为人们知晓。

  有资料记载,焦作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东周时为京畿之地,汉代为河内府,唐为怀州、怀庆府。公元1956年建市。作为中原文化的一隅,她文脉深远自不待说。可是,焦作的自然优势也突出,平原广袤、大山雄峙、大河奔流,一个地方山河相拥,山水共生。天然的地理优势是时下打出名声最难得最基本的条件,焦作有幸,她扼太行之雄伟,挟黄河之气势,借古都洛阳、郑州之名,华夏文明在这里积淀为异样风华。

  云台山是最亮丽的名片。近年来,借助央视媒体的传扬,这方焦作名胜,吸引了每年数十万人参观,高峰时段创下了一天近万人的纪录。云台山是有内涵的,那偌大的丹霞地形,那山水交合的自然生态,那山峰耸峙的不凡气象,那细腻与粗犷、力与美的杂糅,构成了她的丰富与厚重。在北方高纬度的地段,造物主如此恩惠,难得有这么一方亦山亦水、山高水长的江南风景。神奇与幽深是她的底色。从市区驱车前往,一个小时车程,听说山快到了,却无任何的身影轮廓,在不经意间,一马平川的开阔地上,突兀挺拔,高台入云,“悠然见南山”,没有任何的过渡,一座巨峰如虎背横亘于前,让人既惊喜又神奇。有人笑言,这山的特别恐怕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与你邂逅,与你亲近。云台山骑着太行山的尾巴,使太行山在这里切成一个横断,神工鬼斧,造化天成,色彩斑斓的红石峡是其集大成者。像上帝遗撒的红色颜料,涂抹成亮丽的丹霞石,遂有了这数里长的峡谷。一汪清流深藏于谷底,林泉幽深,峡谷蜿蜒,这在北方黄土高原本已难得,然而,那赭红的岩石,形成一个个不同景区,九龙潭、潭瀑峡、茱萸峰等,扩大了景观的厚度。拨开莽莽苍苍的树丛,沿着峡底清流而上,在时隐时现的石头栈道上行走,花叶纷披,涧水沾衣,苔痕阶绿,瀑泉鸣唱,观石桥石梁在阳光与溪水的作用下变幻出的各色光影,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山水的亲和力,草木石头的温情。此行不虚,你的游兴得到相当满足。因为,很多的时候,风景哪怕是所谓的5A、4A级的风光名胜,也多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徒有其名,诚实是时下对风景点的一大考验。这丹霞石组合的峡谷,垒垒石块,潺潺清潭,无疑让这峡石景观的成色有足够的斤两,老少无欺,这岂不是游者最为快意的?无怪乎,人流蜂拥而至。我们听到不少说北京腔的游客,一问说是趁着北京几天的APEC会议放假,结伴而来。其实,这里的景致早已是北京游客大周末的首选。我想起还是两年多前,家人就有夫人、公子分别自驾旅游到过。据说,“河南有个云台山”,已为圈内驴友们所津津乐道。

  难得的是,焦作的山水得上苍厚爱,除了云台山外,还有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名胜组合为广义的云台山风景区,把焦作的几个县市连成一片旅游景观带。它们或以水域广阔,或以山形维肖,或以峡谷深幽,或以峰峦峻峭,或以历史人文奇特,或以综合的山水景观而各擅其长。几处名胜,又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从体量上,这焦作的景观,是成规模的。博爱县的青天河原是上世纪60年代修的“红旗水库”,如今,巧妙地运用了革命年代的精神遗产与自然风光的结合,成为一个优美的景点。行船于长长的青天河水道,夹岸风光中有三姑泉、鲸鱼滩等。年轻的导游在文学想象中推介,我却对由水库变景点的历史感兴趣,沉浸在当年修建时辛苦的想象中。如今,山清水秀,草木修密,是多少建设者们血汗换得。幸尔,同行中的作家韩达曾是当年建设大军的一员,他不无激动地向导游讲述当年的往事,并提醒她以后可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引起了共鸣。是啊,自然山水固然是上苍的厚爱,而护养她的则是人,更不用说当年举凡每一项重点水利工程,都有生命代价的付出,青天河管理区的烈士纪念碑就是明证。对于我等有过如此经历的人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对山水的兴致其实是可有可无的,虽然,古人的我看青山、青山看我之说,表达一种主客互为的关系,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但我总觉得自然界的面貌状态,大小高低其实难分,只因时间不同、心绪不一,而去领略和欣赏时的主体精神才是先决条件。所以,杏花春雨小桥流水,与大漠孤烟古道残阳,于我都是一种外在的客体。此处与彼处,或许区别不是太明显。所以,景点上的人文历史,是让我等甚为在意的,当然,得有确凿根据,是信史才可。比方,沁阳的神农山,说是远古遗存似的一座山峰,因了神农氏的传说,让山的韵味有了别样的精彩;比如这茱萸峰,说是因为王维当年的千古绝唱“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此咏出,而地名因此而来,为世人瞩目;又比如,云台山的百家岩,因为“竹林七贤”的隐居,也不同凡响。固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或者从管理者的角度,有良好的愿望,根据历史的某些记载,哪怕是片断的,进行推理,我以为对于提升自然的形象不无好处,只是,这些景点因为时间的关系,没能亲历现场,尤其是,“竹林七贤”的那片茂密的竹林。不知道1700多年前,这个文学史上一桩具个性化的史料,为后人敬仰,他们既有同气相求的和善,又有孤绝清流似的耿介,又有惺惺相惜的友情,嵇康与山巨源,刘伶与向秀,他们生活过的这方大自然,当年的遗存何在?传世的文字,流芳千古的人文佳话,对于时下人文风气以至社会风习,也许都有一个警示与借鉴。可惜,没有去成。听说,山涛与向秀是今焦作武陟县籍人士,也没有太多东西留世。这是当下众多旅游景点遇到的同样问题,缺少史料,难以明证,可是,既有的资源不利用也太可惜。于是,挖掘历史痕迹,越老越古的越好。当然,投入多了,也不一定讨好,匆匆到此一游的大众游心态,有谁在乎那些久远的、在普通游客看来何苦浪费时间的那些人(古人)那些事(没有太多故事的事)呢?

  无论如何,焦作的景观丰富博雅别致,不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华都成规模,这里还没有说到唐代文宗韩愈的陵墓“韩园”,祖籍沁阳的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故居。而且,由过去的煤城,到如今的现代旅游城市,管理者们的善为能为,也是一大优势。大的不说,就细节上也多有亮点。比如,在云台山这么大的风景点上,火种看管极严,提示牌随处可见,为了让烟民有个过渡,进得景区就设有一个宽大的吸烟室,内有各种充电插头,有沙发式的坐垫,透着舒适和细致。我曾与同好老聂在进出之时都到此光顾过,令同行的女士们羡慕好奇,非烟民的张女士、夏女士也体验了一下内中的舒适。最是难忘有细节,仅此一点,让游人会有不同于别处的印象。

  作者简介

  王必胜,硕士毕业,长期从事报纸编辑,系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作品以散文随笔、文学评论写作为主。出版有《邓拓评传》《缪斯情结》《梦中的风景》《雪泥鸿爪》《东鳞西爪》《浮生札记》《闲笔杂说》等。多年编有散文、随笔年选图书。近期有散文《单位》获老舍文学奖,随笔《霍金的分量》《生态美文之魂》为多家高考模拟试题。先后担任过一些专业和政府的文学奖评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