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义举、微小之善,应者云集、星火燎原。一起盗窃案成为全城人参与的公共事件,让人性的善、恶、美、丑在“自我感觉、个人标准”之外,有了公共的维度,也有了更具共同性、客观性和普世性的道德标准。
12月15日上午,浙江台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78岁患病老人的3800元救命钱被邻座“眼镜男”偷走,而对面的女孩悄悄拍下了视频。事发时,女孩不敢声张,事后报案。18日,台州警方发布悬赏通告,在短短两天时间就收到线索1000多条,一场“全城寻贼”行动渐渐扩大成“全国寻贼”。20日,“眼镜男”万某在浙江义乌落网,警方当场从他身上搜出老人被偷的3800元现金。20日下午,这笔钱已由民警送还给了患病老人。
不论是女孩“拍下视频、见义智为”,还是“警民配合、全城寻贼”,或是小偷“眼镜男”案发前“一度的恻隐之心”以及被捕后的“流泪”与“感谢”,总之,这场由一起偷窃案引发的网络公共事件,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好莱坞大片:在大开大合的情节进程中,人性的美、丑、善、恶交织呈现,最终云雾拨开、洗尽铅华,正义在动人的剧情中彰显,人性美得到了一次令全社会振聋发聩的展现。
假如这一起盗窃案与其他案件一样普通,公众会因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但是,事件中的女孩怀着正义感和勇气拍下了视频,她“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见义勇为行为虽和惊天动地的义举有“大勇与小勇”的区别。但正是这力所能及、实实在在的义举,让这起平凡的盗窃案成了引发该起公共事件的窗口,让更多的人,当然也包括小偷本人都参与到了对善与恶的反思与讨论。女孩踏出了义举的第一步,却踩出了一条通向社会正义力量的大道!
一起盗窃案成为全城人参与的公共事件,让人性的善、恶、美、丑在“自我感觉、个人标准”之外,有了公共的维度,也有了更具共同性、客观性和普世性的道德标准。在“善行天下”的感召和引领下,唤醒了“眼镜男”的恻隐之心和悔改之意;受害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不失信心与希望;围观的人从“键盘侠”的“感官情绪和狭隘正义”中走出来,有了更加真实的善的感觉,有了更加坚定的向善信念,甚至有了见证自我觉悟和成长的义举第一步。每个参与其中的人,似乎都有了共同的理想、评判和充满正义感的正能量。
“全城寻贼”,让我们感受到了义举的伟大和社会正能量的鲜亮底色。个人义举、微小之善,应者云集、星火燎原。有人说,“眼镜男”的泪水有“装可怜的表演色彩”。但笔者认为,其实未必——“全城寻贼”中,公共汇聚的正能量恰如熊熊燃烧的炼钢炉,任“眼镜男”的私利之心再强大,也会被滚烫的爱心所融化。
“全城寻贼”,让城市充满正能量。一个感人的公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