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作者简介
拍卖公告
公 告
古丹道苦寒行
拍卖公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丹道苦寒行
□徐 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一

  寒山瘦了,晚秋的红叶随风零落,喋血般的殷红,铺满山野,如春花般的灿然。茜草侵古道,秋去也,冬来了,霜落空山。然,朔风将起时,我们往北太行最美的红叶景区青天河驶去,此地,素有摄影家天堂之誉。

  昨晚于焦作迎宾馆里临小楷,夜未央,睡得亦晚,入梦乡不久,未曾贪欢,却被宾馆叫早。忽然看表,才6点半钟呢。晚睡的人最忌早起,愤愤然下楼,匆匆早餐,便登车往青天河景区驶去。山一程,水一程,人又恍然入梦。梦卧冰河,古来征战几人还,唯见曹孟德骑一匹汗血宝马,盘马弯弓,苦吟高歌一曲,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随后,又梦游于10万亩竹海之中,寻一条古道,踏幽而去。往百家岩,向“竹林七贤”雅集的翠竹林,一步步走近。唯见嵇康、山涛、向秀、阮籍等诸君,大襟衲衣初解,袒胸露臂,或清癯如骨,或肥腴于胸,或放浪形骸,醉卧于石头上,晒着暖暖的秋阳。一旁则有美酒流觞,荷衣袂袖,脂粉飘香。小隐于山,多好。饮必有琴声山泉,吟终有红袖添香,对酒当歌,何不快哉!乐哉?

  一觉醒来,车已经入山,青天河缠绕于前。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韩达介绍道,青天河本是一条古道,道旁,河水清凌凌,绕山崖而过,从太行南麓上党之地流来,穿越北太行,古入沁阳境,最终泄入黄河。上世纪60年代中叶,博爱县军民大兴水利,修青天河水库,历时16载。犹如当年红旗渠壮士一样,以愚公移山之志,飞人于崖间,打眼放炮,风烟滚滚,为有牺牲多斗志,敢叫青天河变水库。最多之时,5万多老百姓蛰居山涧,建筑大坝,28名博爱子弟成为烈士,青山埋骨,令人扼腕长叹。

  不知不觉间,车行峡谷深处,公路迤逦,两侧秋山红栌雨润,一阵秋雨一阵凉。入靳家岭赏红叶,已过了季节,可是奔突于视野的风景,仍撞人眼球。万千崇山峻岭,连绵百里,洇红尽染,一幅苍山如血的长卷啊。今日虽来去匆匆,不能坐索道登靳家岭看红叶,可是车窗两侧红叶风景,仍令人心醉。

  车至青天河水库大堤,戛然停下。下湖边码头,换乘游船,往湖之尽头驶去!

  青山遮不住。一湖秋水,两岸风光,游船犁浪而行,涟漪四溢,两岸空山碎片于碧波之中,阳光拂照湖面。秋山如丹,红尽远方,给人以海棠血色正浓的感觉,丹道、丹河、丹水,为何要以一种浓烈的中国红颜色示人?

  约莫20分钟,终于抵达了靳家岭索道下,上岸,与湖之南一侧迤逦而来的栈道相连,人往青天河上游款步而行。

  我已经踏在一条古丹道上。

  二

  也是这样的早晨,铁衣渐凉的曹孟德醒了。是被巡弋青天河的野鸭嘎嘎叫醒?抑或被北太行的低温冻醒吧?梦里不知身是客,曹孟德揉了揉布满眼屎的双眼。昨晚太冷,吸了一夜的旱烟袋,劲儿太大,过烈,蘸着用身体焐热的冰块水滴研墨,挥毫书简,对酒赋歌,仍有一股强烈的历史文化信息,沉潜涵泳于魂魄之间。

  古丹道,古丹河,流淌于上党与沁阳界,中间岿然一座太行山,像一条天然界河一样,将豫晋之地连缀却又隔绝开来。

  彼时,曹公穿上铠甲,走出行营大帐。辕门前,旌旗猎猎,霜白一片。太阳刚刚升起,涸红山谷,犹如一枚刚砍了人头,于青天河上空浮冉沉落,朝阳如血,北岳如血啊。

  杀戮太重兮!遥想当年,那是中国历史天空下最惊心动魄的战国时代吧,七雄逐鹿中原,大秦崛起,气吞八荒,席卷天下,一支虎狼之师同时对齐、楚、韩、魏、赵、燕等六国开战。公元前266年,秦相范睢雄睨天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发起攻打韩国之战。于是,秦王剑锋划破太行山的天幕,留下一道道残阳般的血痕。拉开长平之战的序幕,经过上党归赵,尚能饭否的老将廉颇终可以与秦师坚壁对垒了。然,秦使反间计,使赵孝成王中途易帅。赵括乘胜追至秦壁,扎于今省冤谷,即青天河一带。山谷四周皆山,秦将白起早在此布了天罗地网,而赵括带大军唯一可容车马的古丹道而入,渐入口袋之中。赵括不知,40万大军挤于道上,车辚辚,马啸啸,乱成一片。进入秦军的伏击圈后,埋伏于两山之间秦军突然鼓角铮鸣,利箭、乱石、圆木雨点般地落下,赵军顿时成绞肉机,屡战不利,只好筑垒坚守。围困数日后,赵括打马向前,力争与白起一搏,可是被以秦军一一射杀,40万大军成为谷中之鳖,最终只好降于武安君白起,被诱入谷,一一坑杀。

  血流成河,尸体填满青天河的峡谷啊,血水汩汩流下,将青天河染成血河,故取名丹河。

  朝阳浸染丹河,流淌的溪水分明在流血啊。曹孟德谨记这段历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啊。这样的乱世,遍地狼烟。一个叛将之乱,本不该由曹公亲征,可是麾下几位大将征战数载,却无功而返。按说,兵书警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可是这时曹孟德已无上策可取,唯有兵车辗过丹道,兵伐壶关城。

  惊涛湍急,四处雄鬼长歌当哭?曹操茫然四顾,如果没有猜错,此后许多年,这里依旧骷髅垒成山啊。甚至曹公走过百年后,唐明皇路过此谷,仍见头颅如山,马蹄所过,皆踏白骨忠魂,俯仰之间,那骷髅眼里,长出如箭一般的野茅,怒目晴空,令人不忍卒睹啊。他故命官员择山坡建骷髅庙一座,此庙分正殿和东西耳殿,将庙之山改为头颅山,更杀谷为省冤谷。

  曹操踏在省冤谷里,独怆然而涕下,青山埋忠骨,古丹道上的尸骸如山,已经无法掩埋了。可怜青天河边骨,犹是洛阳城郭春闺梦里人啊。红粉泪尽,风雪无归人。人生几何,生命如草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唯有对酒当歌罢了,罢了……曹操慷慨悲凉的咏叹,也许就是从在古丹道上油然而生的。

  三

  古丹河,一片芦花白。岁月已逾数千年,晚秋的芦花,仿佛在为被坑杀孤魂野鬼戴孝,一河芦荻悠悠,满山的黄栌摇曳,碧血千秋,丹色依旧,还映照着40万赵军忠魂巡弋北岳吗?

  那天上午,我们溯丹河而上,一脚踏在了古丹道之上。一大块,又一大块的石板,平整地铺陈于前,并与山崖相连,缓缓向上,拾级而上并不多,道呈黛青色,蹄痕、车辙依稀,剑戟、驽罅犹在。千古如斯,赵国将士走过,曹公所率大军踏过,唐明皇巡幸三晋高平城,皇家的车辇碾过。那一道道历史车辙,那一圈圈岁月年轮,一道痕,一个坑,一朵朵云纹,仿佛都在低诉一段曾经的故事。终于,博爱县立于一块标识牌惊现于前,载道:

  “丹道,又称丹陉,为古时官道,系太行八陉之一,是历史上连接晋豫的重要军事通道。古时,丹道北通山西上党(今长治市),东接华北平原,南经孟津渡口进入伊洛平原,与古都洛阳相连。在丹河峡谷内,丹道长约30公里,现青天河风景区存有三段遗址,一处在天井关,一处在大泉湖西岸山崖上,另一处在北魏摩崖石刻附近。丹道于大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十一月开始修建,至永平二年二月建成。用官兵四千人,历时九十天,曹操北上壶关(长治市),讨伐叛将高干,曾途经于此,并赋诗《苦寒行》。”

  我听到曹孟德汗血宝马的响鼻了。一个乱世,生命如虹,竟又横空惊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百家争鸣时代。枭雄乱世,英才辈出,群贤皆择良木而栖。就在这片丹河谷中,曹孟德战马之后,建安七子策马紧随其后,奔驰于古丹道之上。当曹公跃身下马,脱下战盔,围于军帐之中,痛饮一壶浊酒时,挥动狼毫,蘸着研墨,在白绢纸上写下一副副汉隶,聚首于前,作歌相贺的竟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之流,那一行行魏骨尽透的汉隶,那一字字秀气渐显的钟繇小楷,纵笔之后,留下一篇篇经国文章。

  硝烟散尽,血痕封干了,一切都寂静下来了,北岳好安静啊。是谁的蹄声又响,古丹道上,那大片的修竹之中,“竹林七贤”驰马掠过此道,避祸于此。建安式微,曹丕的魏国真的没活多久,便被司马氏篡位了。正始十年,出身焦作的山涛早已看出司马氏对曹魏的觊觎之心,感觉刀光剑影在头顶上舞动,风声鹤唳啊,生性胆怯的山涛颤抖了,司马昭磨刀霍霍已经叩响自家的门环了。若再在曹爽麾下做官,小命休矣。归去,趁着曹爽落败之前,辞官远遁,与嵇康、阮籍一起,纵游山水,混迹于沁阳竹林之间,结庐读书,闭门不出。或叫上向秀,躲到百家岩下的野村里,登山临水,夜醉不归。举世皆乱,唯余独醉了。醉生梦死也是一种生存之道,算是对这个乱世保持最大的沉默。

  其实,在一个兵燹四起、易帜表态的年代,有时候,三缄其口,也是需要一种勇气的。

  然,人年不惑,不能再装疯卖萌了。司马师指名道姓,山涛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拜官做事,要么沿古丹道独行,入骷髅山做鬼去吧。山涛非常惜命,毕竟祖上与司马师家沾亲带故,那就入朝为官吧。对此,嵇康很不以为然,他与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不屑一顾,死到临头了,仍不肯俯首称臣。还一怒为政治立场,面对已经官至大鸿胪的山涛,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竹林七贤”从此拂袖而去,各奔东西,渐行渐远。毋庸说,嵇康此雄文一出,令后人山涛多了一层鄙夷。可是有一天,当嵇康被打入大牢,行将秋绝时,他却将两个幼子托孤于政敌山涛,对儿子嵇绍道:有巨源在,汝不会孤独无靠。此时的嵇康非常清醒,唯有山涛可以帮其养大孩子,而不至受到连坐。果然,嵇康没有看错人,被杀20年后,嵇康双子长成,山涛荐举嵇绍为秘书丞,然后仰天长叹:“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可见,20年间,他从未忘却过旧友。

  古丹道为证,“竹林七贤”的高洁之谊,堪比太行之巍。先生之风,北岳仰止。正是北太行的浩然,将这群落拓不羁的文人收揽于怀,赋予山骨清气,此乃太行之幸,还是“竹林七贤”之幸呢?

  四

  正月里的北太行,奇冷无比。

  披着裘衣曹孟德望太行而生悲摧之情。霜风徐徐,落雪无声,前方战事吃紧,却没有快马驿报传来。

  壶关口,北魏大军会重蹈40万赵军的覆辙,骷髅成山吗?建安十年十月,高干反了魏国,虎踞壶关口,而小北魏,欲称雄太行。曹操先后派李典、乐进,张燕修通了古丹道,兵锋直指壶关口,却久攻不下。已经烈士暮年的曹孟德只好领兵亲征。望太行兮而长太息,哀吾军旅兮漫天白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道阻且长.溯游从之。”这首像诗三百的国风,总是不时掠过曹公脑际,令他诗性大发了。极目之处,冷雪苍莽,丹道且长,兵燹过后,又有谁会血染丹河呢,生死之间,仅有一步之遥吗?

  伫立于魏摩崖石刻之前,曹操坐于马背,对后边的卫兵喊道,拿酒来,一杯浊酒家千里,曹公仰天啸吟: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行于古丹道之上,透出一种魏晋风骨的无奈与苍凉,一代枭雄如此,那些普通的兵士呢?

  时隔1000多年后,清代地理学家魏源考察古丹道,写道:“自河内清化镇入谷,数十里,四山环亘,水竹村里奥旷,真盘古,自此逾羊肠坂九折,至天井关,则太行绝顶,天下之脊梁矣。”

  太行巍巍,果然华夏之脊啊。古丹道之上,魏武挥鞭,那一记打马的响鞭早已远逝。风入松,铿锵过耳,那被坑杀的40万赵军冤魂,还有那紧随曹孟德铁骑呢,皆消失了,消弭于北太行的霜风落雪之中。唯有一首《苦寒行》活着,活在古丹道上,活在泱泱中华的青史断章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