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冰
计生困难家庭老人领到首笔救助金,是他用镜头记录下老人脸上的泪水;计生专干心系留守儿童,是他用镜头拍下接受呵护关爱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10多年来,凭着对计生宣传工作的执着和爱,市人口计生指导中心宣传员王中贺用镜头宣传国策,捕捉那些感动的人和事。
初见王中贺时,他肩上挂着摄像机、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熟悉他的同事都说:“哪里有计生新闻,哪里就会留下他的身影。”
2003年2月,王中贺到市计生指导中心从事宣传工作。当时,市人口计生委在焦作广播电视台开办了《人口 社会 家庭》栏目,作为这个栏目的供稿人,5分钟的专题片为他搭建了一个宣传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平台。
至今,王中贺仍对自己拍摄的第一个专题片记忆犹新。那是2003年10月,我市出台了对困难计生家庭的救助政策。当年11月,他得知博爱县有一位计生老人,老伴去世、儿子又遇车祸身亡,当地领导十分重视,依据政策给了老人1万元救助。随后,在市人口计生指导中心主任郭建民的带领下,他扛起摄像机,抓紧采访村干部和群众并制作电视专题片,宣传片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2004年,我市被财政部、原国家计生委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市。我市举行隆重的奖扶金发放仪式,对奖励扶助对象每人每年奖励600元。为了将这个好消息用新闻的形式播发出来,他进村入户,采访获得奖扶金的计生老人。他用镜头记录下一位每天收入只有几元钱的卖豆芽的计生老人因为收到了奖扶金而泪流满面的场景。片子播发后,王中贺并不满足,他说:“每次拍完片子,在后期制作时,我总担心素材不够,不能让更多感人的故事在片子里得到体现。”
多年来,王中贺始终围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出生缺陷预防等专题进行跟踪报道。在采访中,让他感动最多的还是那些默默无闻、向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工作在人口计生工作第一线的基层计生干部。近几年来,王中贺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记录最基层的计生干部。据统计,2012年至今,在他制作的70余期专题中,反映乡镇计生办主任和村计生管理员的专题就达32期。在多年的采访经历中,王中贺感触颇深,他说:“对这些在人口计生工作第一线、不图名、不图利、兢兢业业工作的计生人,我觉得每一次采访,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教育,是对自己心灵的净化,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感动。”
“每个人故事的背后或许还有许许多多的不理解和辛酸,群众的不理解,家人和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还有工作的繁重、待遇的微薄等,我要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像小草一样坚韧不拔的性格、对工作的热情和对育龄群众的爱心。正是他们扛起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宏伟大业。正是这些最不起眼的人,像基石一样使人口计生这座高楼大厦永远耸立在世人面前。”王中贺说,静下心时,他总是会在电脑前翻看这些年拍摄的片子,“镜头给予我工作的激情和活力, 我还要用镜头采撷更多感动的人和事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让大家通过镜头感受人间真情及计生人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