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纺织”焕发新容颜
我市首家国家级 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立
风神轮胎借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 欧洲媒体竞相赞誉
佰利联科研呈现新活力
我市经济转型再添引擎 龙源电厂投产运营
财政资金杠杆撬动工业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
工业振兴支撑武陟跨越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财政资金杠杆撬动工业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许伟涛)我市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中,财政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据统计,2007年至2014年,全市投入产业转型资金4.84亿元,实现了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去年1~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5%,高于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靠煤起家的焦作,曾面对着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在我市原有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能源原材料等高耗能产业比重高,精深加工材料、成套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8%。产业组织中大企业数量少,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层次低,原材料与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及终端消费产品少。同时,受资源枯竭的客观条件影响,我市煤炭开采及其相关企业经营困难,发展乏力,无力进行生产探矿、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导致许多矿井破产报废。1995年全市有865家矿山企业,到2009年仅剩137家,减少了84%。2008年3月,国务院将我市列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自此,我市先后得到中央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8.8亿元,其中2013年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达到4.62亿元。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与城市转型和民生发展相关的29个项目中。

  为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我市突出科技对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强市战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我市以企业为主体,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组织实施了兆瓦级风电机组偏航制动器、千吨级高性能晶体六氟磷酸锂、热升华成像技术和配套打印设备等一批省重大科技专项,建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特色突出的产业创新中心。

  在政策导向方面,我市重视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在政策资金不断递增的基础上,通过加大重点扶持对象的投入比重,有效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此,我市加大科技投入,压缩三公经费1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年度科技三项费用达3650万元,居全省第3位。我市建立科学可行的科技评价体系和奖励办法,在全省首家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在全省首家试行创新券制度、科技贷款贴息制度。截至目前,我市发放创新券5670万元、贷款贴息1851.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6.8%。同时,我市还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战略合作,促使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落户焦作,与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并出台科技招商优惠政策,引进了巴罗科技智能机器人等一批高科技项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