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国内奶企鲜奶用量减少,鲜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而奶牛饲料售价居高不下,饲养成本上升,倒掉鲜奶甚至把刚怀孕的奶牛卖掉成了河北一些奶农不得已的选择,当地一些养猪户甚至以极低的价格买走鲜牛奶喂猪。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往事随风wg:养奶牛是当地政府号召和扶持的产业,如今形势不好,当地政府应早点出手告知,并寻求转向,不能不管不问,否则既伤农,又有损政府的威信。
@湖南女子学院讲师张闻骥作家: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价收购鲜奶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奶农的切身利益。
@火鸟勇太郎1988:市场经济下,这也是正常现象,不要动不动就叫政府帮扶,行政干预帮得了奶农一时,帮不了一世,关键是要奶农自己去适应市场。
@太行山下2011:谁家买的奶制品降价了?一方面农牧业原产品价格上不去,另一方面消费品物价不断上涨,这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应引起各方思考和重视。
@掠过影:当市场经济失衡,供大于求,势必会造成某种资源的浪费。而奶牛饲料的高售价,鲜奶价格的不断下滑,又把奶农逼到了艰难的夹缝中。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僵局,一方面要靠政府部门的扶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奶农的智慧。
@爱苇之人:奶农养牛是投资,需要谨慎了解市场,了解相关政策和奶源信息,确定是否有能力参加市场的博弈。
@安徽无为人赢博:当前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奶农的成本损失,政府部门可以借用媒体的影响力扩大宣传,让更多奶企进行鲜奶收购,以及鼓励个人对鲜奶的购买,先让奶农的鲜奶销售出去,这是核心。其次,政府部门要考虑出现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方案,保证奶农正常的收入,以及企业正常生产运作。
@江苏日月江南:鲜奶掉价奶农伤不起,说明我国的农业和饲养业的保险制度需要进行大力普及推广,以避免奶农遭受过多损失而导致饲养积极性的下降,改变鲜奶要么过剩要么紧张的不正常状况。
@指尖上的沙:和秋天农民把滞销的蔬菜扔在地里烂掉一样,缺少相关机构的指导和市场对接。尤其是牛奶这两年一直在涨价,一些奶农大概又一窝蜂地去养奶牛了,全然不顾以后可能存在的市场价格调节,缺少理性的投资和目光,势必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尴尬局面。
【下期话题】
“飞来石子”惹的事
1月7日《焦作晚报》报道一则消息,市民庞先生驾驶轿车正在行驶时,突然一块石子迎面而来,击碎了前挡风玻璃。庞先生看到前方有辆轿车疾驶而过,想到可能是前方轿车碾压路面上散落的石子,导致石子飞起击碎了自己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便驱车将前方行驶的轿车拦下,要求前方车主王先生赔偿损失700元。王先生认为自己正常行驶,并没有感觉车轮碾压到石子,而且庞先生也没有证据证明击碎他玻璃的石子就是自己的轿车轧飞的,他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庞先生选择报警。经民警协调,王先生最终同意赔付挡风玻璃损失的一半价格。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