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晓风书屋又关一连锁门店之后,关于福建省厦门市民营书店的转型问题再次被公众聚焦。日前,记者调查发现,“纯书店”经营模式已难以支撑书店发展,厦门不少书店已经转型。其中,“图书+咖啡+餐饮”的“书吧”模式最为流行。
(据《海峡导报》)
网上书店与高额房租的双重挤压,令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大量实体书店的倒闭说明这一行业确已步入寒冬。“生存还是死亡”,成了实体书店必须面对的现实拷问。
不过,虽说处境艰难,但实体书店仍有网上书店不可企及的优势。一是切实体验。这种人与书的“零距离”接触对消费者仍然具有吸引力。二是读书人的热爱。每一个读书人都会从心底里热爱书店,渴望书店长时间生存下去。去年年初,一张定价15元的手绘《北京书店地图》,详细标注了北京95家各类书店、阅读机构等,上市后迅速卖出一万张。读书人对书店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要实现转型发展,实体书店就应当最大限度地避短扬长。实体书店的短处在价格方面。与网上书店的低价战略相比,实体书店显然缺乏竞争力。既然没有价格优势,那就不必力争于此。实体书店,不必靠卖书谋生,而要用好书店的“实体”形式。比如,成立书友会、定期开展专题阅读等活动以吸引人气,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此方面,厦门的“不在书店”就是一个成功转型的典范。该书店兼营咖啡、餐饮,读者可以点上一杯咖啡,背靠沙发,慢慢享受读书快乐。“我们书店主要不是靠卖书生存,而是靠图书搭建平台,聚集人气。”这是该书店成功转型的秘诀,值得其他书店借鉴。
对此,台盟厦门市委委员陈奕雍说:“没有书店的城市无论怎样繁华,也难免被人讥为‘文化沙漠’。”为了留住实体书店,不少城市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比如,厦门规定,从2015年起,每年将安排200万元至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民营书店。这样的扶持资金,堪称实体书店的“雪中之炭”。
笔者相信,有了自身的努力与政府的扶持,实体书店终能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