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底,我市对中心城区19条主要道路上的违规经营大棚进行取缔后,良好的整治效果的确维持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死灰复燃了。像这种整治过后反弹的现象在我市已经屡见不鲜,难道真的没有办法让城市管理跳出这种怪圈,让整治后的效果永久保持?
办法当然是有的,只不过仅凭城管部门一家是无法实现的,还要靠全市各个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
我市老城区建设较早,当初规划部门规划农贸市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以后的商贩会有如此之多,市场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商贩们的需求。新城区虽然规划有市场,但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加上个别市场离居民区较远,市民不愿跑远路,小贩也就不愿去摆摊。历来,整治占道经营似乎就是城管部门一家的事情。殊不知,当小商贩占用机动车道违章经营影响交通时,交警部门也应该并且有责任进行管理。在我市,唯一整治后效果至今仍然明显的,就是对山阳商城附近流动商贩的管理,这里之所以效果依然好,就是因为山阳商城的管委会划出了一片区域,把流动商贩变成固定的、有经营场所的商贩,并且管委会自行对流动商贩进行管理。
说到城市管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城管,但仅凭城管部门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市容市貌问题的。在各类市场都明显缺少的情况下,城管很难去行施自己的职责,反而因为商贩越来越多而市场容量越来越有限使其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城市管理条例的要求、市民的抱怨和小贩的抵触,将成为城管不能承受之重。
假如,卫生部门能够加强对流动商贩的卫生管理;假如,工商部门能够加强对无证经营者的打击;假如,各相关部门规划建设好夜市和各类市场让商贩们进驻;假如,有关部门加强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充分就业,让小贩们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工作;假如,有关部门为小贩们提供贷款,让其去商场租赁柜台实现产业上档升级;假如,我们的市民能够不贪图一时之便,去吃一些不知道是否合格的饭菜……如果我们有关部门都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去进行管理,市民们都能够理性消费,小贩们更加自觉地规范经营,那我们的城市会更加美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