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9时,在塔南路和人民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记者见到了相约而来无偿献血的梁晓平姊妹三人。
“梁晓平,你的献血本记录已经满了,下次过来献血时带上身份证就行了,再给你办个新献血本。”刚进门,记者听到护士在叮嘱梁晓平。
刚刚捐献过全血的梁晓平一边按着针眼,一边说:“身边这个是我的娘家妹妹梁红艳,她今天是第二次来参加无偿献血,因为体检有点贫血没有献成。正在捐献全血的是我婆家嫂子冯趁意,今天是她第一次进行无偿献血。”
“我们都是在晓平的鼓动下加入无偿献血的。”冯趁意和梁红艳说。
“今天我们才来3个人,最多的时候我们一次来8个人参加无偿献血。”梁晓平说。
梁晓平是中站区府城办事处大家作村人,今天专程来市区进行无偿献血。
第一次献血源于偶然。2012年的一天,梁晓平和丈夫、两名同事一起来市区办事,无意中看到爱心献血屋,听工作人员说无偿献血利人利己,4个人当天都进行了无偿献血。回去后,梁晓平又通过网络等渠道对无偿献血进行了解,发现我国对血液的需求量很大,很多病人需要大量的血液,就更加坚定了坚持参与无偿献血的决心。同时,梁晓平还经常对身边的亲人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鼓励大家主动奉献爱心,通过进行无偿献血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在梁晓平的宣传引导下,娘家和婆家共有6口人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冯趁意今年47岁,当护士为她扎针时,她闭上眼微蹙眉毛。
“疼吗?”“不疼,跟输液的感觉差不多。来之前对献血的知识进行了多方面了解,没啥恐惧的。”冯趁意说。
“晓平是个热心肠,喜欢帮助人,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全家都愿意尽力帮助别人。”冯趁意说。在她们的言语之间,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和睦亲情,感受到了她们热心公益的快乐。
本报记者 杨丽娜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