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付凯明)1月14日,示范区召开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区上下坚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
会议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4年的工作,部署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并讨论通过了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报告。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郑秋红主持会议,并就如何适应新常态作了包括四个方面的总结讲话。
一、肯定工作成绩,坚定发展信心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强区战略,突出产城融合,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综合实力”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一城一区一改造”(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强力推进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安排,示范区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作风更加务实,精神面貌、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呈现出可喜变化。
二、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新常态
要正确认识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三大基本特征: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示范区仍然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
要有效应对新挑战。新常态下,示范区有四个“不相适应”:产业支撑与城镇化要求不相适应,要素保障能力与示范区的大开发、大建设不相适应,体制机制与示范区发展不相适应,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忧患,深刻认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要抢抓发展新机遇。当前示范区建设面临六个历史机遇: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机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大试点的历史机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历史机遇,郑太高铁焦作站设在示范区的历史机遇,省、市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
三、聚焦努力方向,主动适应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要明确工作目标,努力在全市当先进、做示范。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省、市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期望,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产业基础的优势。
适应新常态,要强化规划引领,努力打造现代城乡体系先行区。在规划布局上,今年务必健全城镇规划体系,确定示范区发展的空间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确定今年为基础设施攻坚年,加快实施“打通主干道、完善次干道、修好农村道,引水入城、强化配套”战略。在城市功能区开发上,要以新河中央商务区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加强楼宇经济发展和居住小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中心城区的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能力,吸引企业入驻,扩大常住人口规模;以城市水系建设为契机,打造焦作的“城市会客厅”。在新农村建设上,要按照“五规合一”原则,编制全域新农村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要全部纳入城中村改造,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改造。
适应新常态,要做强产业支撑,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先行区。一是在工业转型上求突破。今年,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等工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要突破300亿元,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较大突破。要强化创新驱动。创业中心要发挥好国家级孵化器作用,真正孵化完成一批小而精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与中关村的战略合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焦作科技大市场要真正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年内要入驻一批科技企业、创业团队。要坚持以投促调。重点抓好河南正旭精密3D制造焦作基地、焦作铁路电缆厂中国通号产业园、厦工二期技改扩建、蒙牛乳业纯甄酸奶生产线等重大工业项目,确保一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要优化企业服务。重点创新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二是在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上求突破。以电子商务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发展重要的新增点,也是调结构、促转型的主要方向。要聘请国内顶尖的电子商务专业研究平台高标准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园区的产业发展要有鲜明特色,瞄准装备制造、智能交通、生物医药三个方向加快发展。三是在农业现代化上求突破。今年,要按照“基地园区化、园区景观化”和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把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与水系景观营造、创建森林城市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进五个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力争总规模达到5000亩。
适应新常态,要突出民生改善,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一是办好10件民生实事。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重点,努力打造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适应新常态,要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一是严把项目关口。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选址和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新河、大沙河、蒋沟河、南水北调工程以及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二是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三是完善城乡环境管理机制。
适应新常态,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落实中央、省、市的改革举措,完成示范区确定的改革任务,完善工作运行的体制机制。
关于开放,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努力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要转变招商思路,加大开放力度,突出环境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引领新常态
要强化使命担当。责任就是担当。要强化举措、提升效率,把事情办好、办实、办快。
要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认认真真梳理全年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安排全年工作计划;要对目标任务进一步量化、细化,层层传导目标压力,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要强化创先争优意识,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努力让工作走在省、市乃至全国前列;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韧劲,以脱一层皮、掉几斤肉的精神气概,把工作一项一项去推进,把项目一个一个去落实。
要提高能力素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区领导班子成员、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熟读政策、搞好对接、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各级领导班子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履职、依法行政。
要突出作风保障。要围绕解决“四风”问题、提升服务效能、推进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化解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一套问责机制,坚决纠正部门、单位和干部队伍中为官不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推诿扯皮现象。要围绕固化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要树好用人导向。进一步树立崇尚实干、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用制度保证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要坚持从严治党。健全考评体系,抓好机关党建,加强农村党建。
要守住廉政底线。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常怀敬畏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拂心灵之尘,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牢牢守住纪律底线、道德底线、廉政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