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本报以《从违规经营性大棚反弹看城市管理》为题,报道了市城管局从2014年11月中旬开始,历经一个月的时间对映湖路、丰收路、山阳路等中心城区19条道路上的违规经营性大棚全部取缔。在2015年1月9日记者在回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路段的违规现象卷土重来,“游击战”式的反弹现象再次出现。
文章见报以后,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家纷纷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诟病发表看法。
解放区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党工委书记李莹说:“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免不了和商户打交道,上门劝导时商户积极配合,离开后商户违章经营现象又迅速回潮,城市管理工作如何突破重复性和无用功是亟须解决的管理难题。建立起多部门联合执法的管理体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给商户更多的约束和监督,让商户做到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是走出城市管理难的关键。”
市民刘建忠说:“作为普通市民,当我以食客的身份在路边吃饭时,觉得非常方便,当我以行人的身份从这些饭店走过时,会意识到占道经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随后又会把责任想当然地推给管理部门。其实,作为普通市民要从身份上求突破,不再把城市管理当作别人的事,要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在路边吃饭的时候能考虑到饭店占道经营对行人的影响,能自觉到规范经营的饭店消费,这样做不仅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这个城市负责。”
山阳路的商户李志红说:“不能进行店外经营、不能占人行道、不能搭建违章大棚……这些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相信绝大多数商户都非常清楚。商户之所以明知故犯,首先是受利益驱使;其次是跟风式的效仿;第三是很多商户已经习惯和执法部门‘打游击’,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建立‘大城管’体制,突破城管部门一家跳“独舞”的现状,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能各司其职,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从根源上抓起,做到公平执法、从严执法。”
网友“冬天的小树”在网上留言:搭建违规大棚进行经营,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店外占道经营,细究起来,这些饭店的超范围经营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的审核,摆放在大棚里的饭菜,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食客们在路边吃喝吵闹,是否造成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城管部门出面“清堵”肯定不行,只有从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求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