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 山阳区·孟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开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局面
搞好城市绿化 改善人居环境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开展应急演练 增强处置能力
新型城镇化:创新建设样本 加速产城融合
增强服务意识 促进项目建设
小小便民卡 服务真贴心
图片新闻
百字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城镇化:创新建设样本 加速产城融合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开栏语 2014年,孟州市按照“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工作思路,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强劲发展。为激发孟州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本报从本期起,特开设《奋进孟州 铸梦征程》专栏,对过去一年来孟州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展示,敬请关注。

  一路向南,在孟州城区8公里外,悠悠黄河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短短几年间,这里悄然巨变:从一个城区面积仅7.2平方公里、“市民”6万余人的老城区,嬗变为一座“一城两翼”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城区。

  这是孟州探寻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最好印证,历经风雨兼程,一路攀爬追赶,一路创新超越。

  孟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践中,率先破题,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社区向城市集中、农民向城市集聚、以农民进城落户为鲜明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使农民进得来、稳得住、过得好、有保障。

  如何“安居”?

  为了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实现安家的美好梦想,该市探索出符合实际的五种社区建设模式:

  乡镇组团建社区。在中心城区统一布局多个可容纳5000人以上居住的大型社区,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集中安置点。南庄镇组团在城区东部兴建了滨河新村社区,以安置本镇辖区内进城落户的农民为主。目前,该项目住宅楼已经全部竣工,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完备,已签订入住协议500户。城市近郊建社区。本着扩大城市规模、城市向近郊延伸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城市近郊农村建设新型社区。以长店村为主规划建设的中心社区占地460亩,总投资12亿元。城中村改造建社区。围绕城中村改造,启动北何庄、梧桐等3个社区建设。企业自建产业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城区建设新型社区,用于就近就地安置转移就业的农民和企业员工。目前,中原内配公司、隆丰皮草公司的两个社区均在建设中。高新区整村搬迁建社区。对高新区内及周边村庄实施集中搬迁,在高新区北部合并建设了2个大型农村社区。总投资11亿元、占地430亩的新苑社区,已建成8座高楼。

  五种模式齐头并进,预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城镇化发展浪潮正在到来,这些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转移农村人口9.93万人,使城市人口达到2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

  日前,笔者来到长店社区,这里高楼林立,整洁干净的社区道路蜿蜒曲折。刚刚搬入新居的长店村村民侯春香说,长店社区的21栋住宅楼和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全部完工,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养老公寓的建设也正在与合作方协商中。当问及村民对搬迁是否赞同时,侯春香笑着说:“社区离城区近,配套设施又全,俺村群众可积极了,都争着递交申请要求拆迁呢,现在社区里天天都能听到新搬入居民的鞭炮声。”目前,该社区已入住100多户,预计年底入住率可达40%。

  “城镇化不是一个迁徙过程,也不仅仅是‘人到哪里去’的问题,农民进得来,进来稳得住,这才是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关键。”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谈起城镇化来胸有成竹。

  那么如何“乐业”?该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支撑和拉动农民进城落户的主渠道、主平台,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皮草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农民进城。如今,该市产业集聚区已入住企业276家,吸纳从业人员42683人,成了孟州经济的主要增长极和转移就业的主阵地。

  “产业发展了,农民离上楼的愿望就更近了。”该市西虢镇镇长郑红莲说,东窑村就是个好例子。该村是集中搬迁的首批村之一,200余户群众,70%都在的中原内配、隆丰皮草、奥森板厂等大个头企业上班,农民挣钱有门路,居住环境也更好,群众当然赞同搬迁。

  去年,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4万人。

  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让孟州收获着富裕与希望。进城后的农民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动力,为该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

  土地盘活了。南庄镇引导农民住进滨河新村社区,除对入住居民每户支付13万元的补偿金外,大力整治空心院,据统计,该镇仅通过整治空心院就能腾出近千亩土地。

  收入提高了。农民进城后,开始在二三产业中创业发家,长店村2500亩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后,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的农民干起了二三产业,年人均纯收入达1.08万元。

  资源丰富了。公共资源由“低效率”变成了“高效率”,该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每天处理污水5万吨,但根本“吃不饱”,利用率不到40%,农民进城后公共资源可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发展加快了。农民进城为做强城市产业、拉大城市框架提供了强力支撑。如今,该市已经形成了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和生物化工两大超百亿元主导产业群,到2016年,可形成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聚区。

  农业高效了。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该市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3%,形成了万亩韭菜、供港蔬菜、滩区药材、陵区苹果等十大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发展的态势更加强劲。

  孟州人写出了农民进城的“孟州样本”,赢得了省、焦作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高度关注。

  2013年10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到孟州调研时,对该市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做法给予肯定。2014年11月,焦作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会又在该市召开,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作出批示,要求全市推广孟州经验。

  位于孟州产业集聚区的公益广告牌很是醒目,上面写着:“韩愈故里·圆梦之州”。这里的确是一方实现梦想的地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征程上,孟州人在实践,并将目标锁定在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上,持续发力,永不停歇! 乔 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