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教育局积极营造教育发展制度环境
市教育局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
市职业技术学校 举办财会知识专题讲座
我市九名教师在河南教师誓词 征集评选中获奖
图片新闻
中站区教育局 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市十二中学举行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从“联合”到“融合”
河南省第二届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 在河南理工大学举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记“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修武一中教师李同喜

作者:本报记者 李 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真正的好老师一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能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修武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李同喜,就是这样一位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价值,平凡而普通的教育工作者。1987年,李同喜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修武一中工作,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用自己默默奉献的行动书写出人生不平凡的业绩,获“第十届苏步青教育奖”“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焦作市市管专家”等多项称号。如今,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无私奉献,耕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李同喜的行事准则。多年来,他始终要求自己以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励学生,以丰富的心灵感染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关爱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滋养学生。他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高效整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凸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他在教学中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独特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从满堂灌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无论如何改革,李同喜始终把争做教学的行家里手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在坚持吃透大纲、深钻教材、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个别指导”的教学原则,坚持让每位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他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周记,记下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不会反思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好的教书匠。李同喜在工作之余坚持写教育日记、教学心得、课后反思,积极参加《与你同行》师生互写教育日记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敢于革新。他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除了上好课,广泛阅读各种数学杂志,了解高考动向,明确备考方向,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多钻研面更广程度更高更深的问题,在思维能力上进一步强化;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耐心细致辅导,多鼓励、多肯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李同喜始终相信教学离不开科研。教学研究并不影响教学,更不会耽误教学。李同喜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教研,非常重视对教学的点滴积累与总结,在国家核心期刊及省市级CN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或参编如北师大教材《能力培养与测试数学必修2》《高中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等20多本高中数学教辅用书。在课题研究中,前后10余次获省市教育科技成果奖。

  青丝华发生,20多年弹指过。在这普通的教师岗位上,李同喜一干就是20多年,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贯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深受学生爱戴。有人曾经问李同喜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感受,他微笑着回答: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投入毕生的心血,去爱每一位学生,去爱你的事业,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这就是李同喜,一个平凡而又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