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今年是我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决战之年。
眼下,一个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的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宏大战役正在怀川大地上打响。
我们的目标是:紧紧围绕“一区两带一核六芯三网多点”总体布局,通过整合资源、责任分工、狠抓亮点、政策扶持、严格考核等措施,努力打造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美丽焦作,力争早日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
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决战之年,要有决战的方向。今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98.3万立方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计划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6.9万亩。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重点要抓好“一区两带一核六芯三网多点”生态体系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一区两带”生态体系
南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区域总面积为170万亩,涉及修武、博爱、沁阳3县市和解放、山阳、中站、马村4城区。该区域不仅是我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更是云台山等AAAAA级风景区高度集中地,生态区位非常重要。
南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因地制宜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开展兼具生态、经济及景观功能的森林建设,构建焦作市北部城市安全生态屏障。同时,适度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景观带建设。南水北调总干渠在我市境内穿越黄河、沁河和中心城区,涉及温县、博爱县、中站区、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和修武县,全长75公里。该区域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沿线绿化用地协调难度大、造林任务繁重。我市的目标是,努力将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建成集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旅游观光和农民致富增收“六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示范带,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沿黄河生态涵养带。黄河流经我市孟州、温县、武陟3县市13个乡镇,东西长98公里,区域面积78万亩,由南向北依次划分湿地保护带、产业基地带和堤岸防护林带三个生态治理区域。
黄河湿地保护带,除孟州黄河湿地11.3万亩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余11万亩还未划建自然保护区,没有形成有效的保护。该区域与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呼应,是河南省黄河生态涵养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市正在着手筹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滩区产业基地带,重点建设防风固沙林、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工业原料林基地和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林间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升级。完成孟州市、温县滩区绿化2000亩。
“一核六芯”生态体系
中心城区的森林绿化核,包括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焦作新区。结合焦作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新区概念规划,以城区道路、水系为骨架,实施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工程,增加公园、广场、游园等绿地面积,提高人均公园绿地数量,构建“绿带环绕、绿廊相连、绿园镶嵌”的以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同时,通过环城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构筑焦作市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我市要在中心城区建设多处以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为目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并充分利用城中的水系、道路建设滨河风景生态绿地与道路生态景观带。到今年年底,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70%,人均公园绿地达11.38平方米,各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11平方米以上,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25%,新建地面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达到30%以上,新区乔木栽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60%以上,使大多数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基本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县城建成区森林绿化芯,包括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结合各县绿地系统规划,以建成区道路、水系为骨架,实施县城建成区森林建设工程,增加各建成区的绿地面积,提高绿地质量,逐步构建县城建成区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三网多点”生态体系
水系林网建设。以境内的沁河、大沙河、新河、新蟒河、群英河、瓮涧河、白墙水库等为重点,对市域范围内的河流、水库、河渠堤岸进行高标准绿化,形成多层次的综合水网防护林体系,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水土流失、护岸、护库、护渠的作用。
道路林网建设。要通过对全市道路的全面绿化美化,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5%以上,整体上实现道路林网化,形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
农田林网建设。以乡村道路和沟渠为基本骨架,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开路、统一标准,统一拍卖”的工作机制,统筹考虑沟、河、路、渠,综合治理风、沙、旱、涝,优化树种结构,乔灌结合,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作物丰产丰收。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村镇绿化等森林建设亮点。以境内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村镇、园区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地点为基础,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村镇森林建设工程等,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高标准绿化美化村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生态文化保护工程,建设森林文化教育基地和义务植树示范基地,丰富森林文化内涵,促进生态文化传播,弘扬生态文明。
一个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美丽焦作,即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个承载全市人民梦想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