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针对治理旅游市场秩序问题,我国将打出“组合拳”,包括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记录“黑名单”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而随着游客的增多,也频频有不文明现象被媒体曝光。例如,游客乱写乱画、不按秩序排队、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等,甚至一些游客将这些不文明行为带到了国外,严重影响了中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
诚然,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的初衷是好的,此举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游客的行为。但是,重要的一点不容忽视,如果对游客建立起了不文明档案,就必须有相关部门去贯彻执行,这就需要航空公司、旅行社、饭店、银行等涉旅企业联动执行。但不文明档案只是一个档案,并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被列入不文明档案的人没有严禁买飞机票、住酒店、外出旅游等处罚措施。一个没有处罚措施的政策在实施中注定会流产。因此,在建立游客黑名单时,我们必须把握好“度”,尽可能确保万无一失。首先,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必须有清晰的认定依据,尤其是在责任划分上,不能搞一刀切,进行表象判定,而需要核实其行为是否存在旅行社服务不规范等诱因。其次,在建立“黑名单”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游客的合法权利。
此外,很多不文明现象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对此,一些景区也应该反思,完善自己的服务。比如,有的景区垃圾桶太少,布局不合理,造成游客想扔垃圾时却找不到垃圾桶;有的景区公厕少,使游客一厕难求,迫于无奈,部分游客只能就地解决;有的景区肆意涨价,而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没有提高,使部分游客以不文明行为的方式发泄怨气……
若是遇到类似情况或者游客投诉,作为旅游景区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铁面无私,公事公办,要求景区积极整改,给游客一个满意的答复。
因此,在笔者看来,我国已经出台了《旅游法》,应当从法律层面做文章,旅游景区及相关监管部门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部门要先反思自己是否尽到了责任,并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和积极引导。而作为游客自身来说,应当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遵守景区的规章制度,从我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当文明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