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昨日,一位在微创理念指导下,通过经皮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而痊愈的老年患者,在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出院了。这也是该院骨科一区骨折微创治疗小组成立3年来,又一个成功的病例。
骨折(包括四肢长骨及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脊柱骨折等)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的复位效果不理想,固定时间长,可引起关节僵硬,不利于患肢的功能锻炼和恢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常规手术治疗往往需要切开肌肉和骨膜,有较大的切口暴露,影响骨折愈合。同时,所有手术切开组织的动作,对人体都是一大伤害,被破坏的组织需要修复和保养,受感染几率相对较高。而微创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项新的外科技术,与基因生物工程、器官移植并称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三大主流,发展非常迅速。3年前,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为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专门成立了骨折微创治疗小组。
3年来,在该院领导的支持下,骨科一区医生不断钻研新的手术方法,学习新的手术理念,引进新的手术设备,使微创外科技术在治疗骨折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该科已经能够开展四肢骨折的髓内钉固定技术、长骨干骺端及关节内骨折的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严重开放性和感染性骨折的骨外固定技术、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等。
该院骨科一区负责人介绍,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骨折,是一种临床应用非常普遍的微创手术,主要适用于股骨、胫骨、肱骨等长骨骨折和干骺端骨折。骨科一区从开展这项技术以来,50%以上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与同期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仅需一个5厘米左右的切口就可完成以往10厘米以上的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而且不显露骨断端,不剥离损伤明显的软组织,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可在短时间内康复。多种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可以使手术创伤变小,手术时间变短,术中出血量减少,骨折不愈合率明显降低,尤其对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术后下地康复时间较传统手术明显提前。骨外固定技术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式,可远离病灶区穿针和架空创伤处固定骨折,很好地解决了固定与相关治疗之间的矛盾,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不用输血、对全身干扰少等优点,便于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对骨折进行及时有效的固定。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可分为外伤性脊柱骨折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外伤性脊柱骨折一般采取经皮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这种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常见于老年骨质松松症患者,对能够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地行走。这些微创技术都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