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位共产党人百篇小传”巡回朗诵活动圆满结束
“汝阳刘”:中华毛笔文化的“活化石”
明清时期我市民居之冠—— 王氏老宅
市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开展
图片新闻
省运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摄影作品展开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清时期我市民居之冠—— 王氏老宅

作者:本报记者 王龙卿 本报通讯员 王润中 赵德才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记者来到博爱县许良镇建军庄村,看到村中一处康熙十五年(1677)营造的高楼(王氏老宅),堪称一大景观。据居住在该院上了年纪的主人讲,该楼院原建筑整体布局为三进院式,前半院厢房、过厅等建筑战乱年代毁掉了,现只剩下后寝院的主楼和两厢附楼。

  主楼高近15米,单檐、硬山、抬梁式砖木建筑结构,分上下四层,每层均为木质楼板相隔,并设置楼梯扶手;一层墙体厚达两米,明间设板门,两侧设对称的小窗,门后设置有插门杠和顶门石等防卫设施;两厢附楼建筑均为三层,左右对称,结构与主楼大致相同,建筑手法独特,楼体砌筑多出现不岔分现象。功能完备,一楼、二楼应作为寝室使用;三楼、四楼可为瞭望和防御,如遇抢匪,墙上的小窗户又可当射击孔和投掷利器,使之无法靠近。小院高大、封闭、森严,历经300余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俨然挺立,保持原状。

  据说,该楼在当时是本地区最高大的砖木建筑结构,雄踞焦作地区明清时期民居之冠,进一步展示了前清时期高层建筑的风采。该楼是封建地主庄园建筑规模和建筑形式的缩影,它对我们了解古代民居建筑,研究古代高层建筑形式、建筑技艺提供了直观翔实的实物资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