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允安
“我们的技术创新目标是探索氟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指导思想是,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指明方向,循环经济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日前,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薛旭金对记者说:“如今,创新成为我们发展的新常态。”
正是在“创新”的新常态下,该公司坚定不移地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标准化发展之路。该公司目前申报国家专利222项,其中发明专利142项,拥有授权专利147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这些专利大多都应用于产业化;主持制定、修订了5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国际标准2项,成为国际ISO/TC226氟化盐工作组召集单位;组建了无机氟化工行业第一家国家认可的实验室,研制了冰晶石、氟化铝等国家标准样品,是全国化学标准化委员会无机分会氟化盐工作组召集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
薛旭金介绍,建厂之初,该公司就响应原国家计委提出的“加强磷肥副产氟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自主研发了“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项目,属国内首创,获得了原国家计委80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又结合电解铝行业、铝型材行业实际,完成了多条副产含氟废渣回收再利用新工艺的技术开发,实现了氟资源上、下游行业之间的闭路循环,促进了氟化工行业的稳步发展。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该公司技术团队又开发完成了高性能无机氟化物——无水氟化铝,帮助电解铝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成为替代传统氟化铝的新一代高性能无机氟化盐。随后,该公司技术团队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市场发展方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等开发了高品质锂离子电池材料——六氟磷酸锂,打破了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实现了国产化,推动了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以前,该公司技术团队的最高组织机构和考核部门是公司的技术管理委员会。为了适应创新需求,2013年以后,该公司成立了研究设计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实验基地和5个职能部门,从研发、中试到工业化成果转化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平台。据介绍,研究设计院实施课题负责制度,将薪酬、津贴与课题挂钩,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动力;建立合理化建议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员工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坚持内训与外训相结合,不断提高研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打造了一支集产品研发、工程研究设计、项目实施和组织管理于一体的多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团队。
说起获得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含锂无水氟化铝项目的背景、创新点和产生的效益,薛旭金说,氟化铝是电解铝生产中的重要熔剂,主要起降低氧化铝的熔点、调整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电解质水平的作用。作为新一代氟化铝产品,无水氟化铝具有质量好、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代表着氟化盐发展的方向。目前,世界上约95%的无水氟化铝用于电解铝行业,作为氧化铝融熔电解质的调整剂,可以起到降低电解温度、增强导电性能、降低分子比等作用。在铝电解生产中,除了向电解质中添加氟化铝、冰晶石外,还添加某种氟化物或氯化物等物质,以改善电解质的性质,利于电解过程,达到提高电流效率和降低消耗的目的。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锂、氯化钠等,这些添加剂中氟化锂的效果最好,对铝的品质也无影响。2013年7月份,该产品开始进入市场销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321.74万元,利税370万元。从社会和环保效益来看,含锂无水氟化铝产品应用于电解铝行业的优点是一步添加、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减少氟排放,减少吨铝氟化铝消耗;加料均匀,电解质内锂元素分布均匀;提高电流效率,减少吨铝电耗等,可以有效促进电解铝工业的节能减排,是电解铝工业理想的锂盐原料,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以资源循环与再生利用为突破口,强化了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的研发,提升了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面对未来,该公司技术团队有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创新的路永无止境,科技创新目标是要开发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大型成套氟化工装备、氟化工新产品与产业化工程项目,争取在‘十三五’末,缩小我国氟化工产业在生产规模、产品品级、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薛旭金说,“我们将重点做好传统无机氟材料产业升级、纵深高端无机氟材料研究、功能无机氟材料应用开发3个技术领域的转变工作,形成以技术创新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先进的氟材料制造团队,促进国内氟化工行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