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让百姓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以作风建设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示范区组织人社局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品牌
强力推进都市生态农业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着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多措并举确保工作落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百姓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示范区今年十项民生实事实打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郭树勋)示范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今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5亿元,着力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10项民生实事。

  扩大创业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示范区将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千人培训”计划,申领小额担保贷款500万元以上。全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示范区将完善乡村人社服务站功能,全面实现农村群众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参保缴费、养老金领取、权益查询“四不出村”。由区财政按照五城区统一标准,每人每月25元配套630万元(中央财政每人每月55元、市财政每人每月2元、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82元),做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由区财政安排2500万元,按照失地面积分为11个档次(最低70元、最高320),足额保障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农村养老补贴。

  实施水利工程,改善农村饮水用水条件。示范区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个,分别为宁郭镇小李村,文昌街道姚郭庄村、金炉村、石范桥村、马庄村、杨楼村;对辖区内存在问题的24个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维修。完善区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打机井320眼、敷设地埋管道16700米,维修阳庙幸福河水闸等。

  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水平。示范区将加快韩公教育园区建设,实现幼儿园、小学部分主体完工,启动中学部建设。建成张庄中学女生宿舍楼,完成苏家作乡侯卜昌明德小学、阳庙镇北西尚小学建设项目、河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后续工程。实施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项目。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示范区将建设完成标准化村卫生所29家(苏家作乡14家、阳庙镇15家),建成苏家作乡卫生院病房楼。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区将建设116座地坑式垃圾中转池,配备5辆地坑式垃圾运输车,建立完善集收集、堆放、清运于一体的垃圾处理体系。

  推进生态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示范区将推进高速公路绿化改造50亩,补植补造200亩,新增绿化210亩;推进18个森林村庄建设工作,新增村镇社区绿化美化200亩以上;推进农田林网建设,新增造林300亩。

  完善城乡交通网络,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示范区将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49.683公里(区、乡道路25.6公里,村级道路24.083公里)。建成牡丹路(文苑中心小学至中原路段),解决文苑中小学校师生出行难问题。拓展延伸公交线路,协调开通市区至文昌街道的公交车,解决辖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推进养老项目建设,加强特困群体救助帮扶。示范区将建设阳庙镇敬老院,新建6所农村幸福院。开展“星级”农村敬老院创建活动,力争今年创建一所三星级敬老院。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加大残疾人培训基地建设和两家福利企业扶持力度,开展多期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技能等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更多的残疾人就业。落实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完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救助、慈善救助和农村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等救助政策,确保各项救助资金及时发放。

  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办事。示范区将在李万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建成示范区便民服务大厅,形成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区、乡、村三级服务平台联网运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