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成更赖人笃定
世相漫画
表达意见何须叫阵?
摆脱手机依赖不止于逃离体验
文化该怎样传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文化该怎样传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据《新京报》载,近日有网友称河南省平顶山市一所中学要求学生集体跪拜孔子像,还规定在校生每天5时须起床诵读《道德经》。校方回应称确有其事,表示“对圣贤的崇敬是油然而生的”“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西溪斜阳:学生集体跪拜孔子,每日诵读《道德经》,是形式大于内容的“真人秀”。记得有位作家给文化的定义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看来,文化不是靠强硬的灌输,而是靠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滋养。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是把传统经典融入课堂。

  @景维隆:跪拜活动虽然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毕竟年代变了,跪拜仪式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强调道德、品质和修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一定要学。但学习的方式、方法要灵活,何必非要通过跪拜的形式来学习呢?

  @刘思仪非常v5:跪拜应该发自灵魂与信仰,我不在乎表象。前几天有人问我:“你跪吗?”我回答:“不要纠结跪与不跪。孔子像是媒介,其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不遗忘中国的仁义道德。”

  @新沟红旗十三股:我对跪拜孔子的形式表示理解,这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单纯将其解释为文化糟粕是不负责任的。现在,我们祭祖时依然会向先人跪拜磕头,这是我们对祖先表达的缅怀之情。所以,学生跪拜孔子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但愿孩子们能真正懂得跪拜仪式的意义。

  @郑州张文龙: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

  @蔡甸王启东:校方称跪拜是学生对圣贤油然而生的崇敬,那么,为何不见校方领导集体下跪?校方领导的觉悟反而不如学生?一场闹剧,散了吧!

  @菏泽新志:跪下的是身躯,心灵不一定下跪;手里拿的是《道德经》,口里默念的也许是阿弥陀佛……

  @话题中国:跪下去的是膝盖,但是站起来的能否是尊师重教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呢?道德教育应春风化雨,对于用什么形式来崇尚传统文化,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睡在书籍文典里面的这些传统,是否有人帮着苏醒。

  @湖北宋君:孔子离我们太久远了,校方为何不为学生树立当代的楷模。

  @芳心云天:校方与其花时间组织学生行跪拜之礼,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帮学生多了解孔子与中国文化,让他们对圣贤发自内心地崇拜而不是流于形式。

  @安徽无为人赢博:我有几个疑惑:其一,学校要求学生跪拜孔子像,当地教育部门是否知道此事?其二,学生每天5时起床,他们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是否有保障?其三,集体跪拜孔子像恐怕离不开学校的强制命令吧?其四,通过进行该活动,学生在综合素质和道德方面是否有所提升?

  【下期话题】

  “私人订制”的奖状

  阅读之星、运动之星、文明之星……日前,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学的休学典礼上,每个学生都收到了“私人订制”版的奖状,还有卷笔刀、贴纸等小礼物。该校校长说,发奖状不是给个人贴上标签,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