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都加大文艺下乡力度,及时把优秀的文艺节目送到社区、乡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理当值得点赞。然而,笔者在农村走访时发现,一些文艺团体在下乡演出时存在一“下”了之的现象,一是把文艺下乡当作任务,长年就是一个节目单,无论是歌舞团还是戏剧团,年年演的都是那些老节目,乡亲们看过后就不想再看了。二是文艺下乡所编排的节目不切合农村、农民的生活实际,缺少亮点和特色,把文艺演出变成了“文化盆景”。三是演出的时间太随意,没有结合农民的农闲时间,达不到最优化效果,让群众产生“完成任务走过场”的误解。
由此可见,在文艺下乡时,演出单位要带着乡情农情去下乡,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基层,精心策划,多接地气,把搞好文艺下乡活动作为为农民办实事、谋利益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在节目编排上要走群众路线,以“三贴近”为原则去创作,用农民身边的事去教育身边的人。要根据农村生活、生产规律,合理安排演出内容、时间和地点。农村有逢集与背集,演出时间可以尽量安排在下午或晚上。演出开始前,也不妨利用短信、微信、宣传车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加强节目互动,让有文艺才能的群众有机会登台演出。只有提前把工作做到位了,这样的文艺下乡才能真正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