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为了保护环境,有效防范和处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各类涉水突发环境事件,避免或减少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最大限度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水质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日前,我市专门制订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暂行)》。
据了解,市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由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市环境应急管理办公室、现场指挥部、专家咨询组和相关县区政府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预案》适用范围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段两侧水源保护区,以及焦作市境内各分水口至净水厂引水支渠(管道)两侧范围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和处置。根据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工作需要,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可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设立应急监测、应急处置、供水保障、应急保障、善后处置、专家咨询等六个工作组。相关县区政府也要成立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指挥辖区内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据相关人员介绍,根据《预案》,相关部门和单位将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南水北调沿线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南水北调沿线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在线监测数据、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等,开展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掌握有关污染源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研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并建立信息收集和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同时,一旦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事件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向事发地县级政府及当地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负有监管责任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情况特别紧急的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可直接报告省、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或省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市环境应急管理办公室。
另外,《预案》要求,各有关县区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编印、发放有关书籍及宣传品,普及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常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有关部门应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按照有关县区南水北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