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速引擎”咋启动?
外贸“马车”铃声响亮
图片新闻
佰利联获评河南省国际知名品牌
风神轮胎一项目 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王三民的军工情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速引擎”咋启动?
——焦作工业转型示范的方法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孙国利

  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稳与改的张力,保持质与量的平衡,需要高超的方法论。

  去年这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焦作工业不断换挡提速,穿山越桥。回首2014年,焦作工业确实“蛮拼”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10.7%。

  受访的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表示,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对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焦作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焦作一些经济委局的同志则自信地表示:2013年以来,焦作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谋划,立足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力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后发优势进一步激活,经济出现转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很多发展变化佐证了这些判断:随着焦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韧劲不断增强。这一年,我市一如既往的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转型、调结构、保运行,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转型步伐加快。这一年,我市深入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活动,出台加快城区工业转型发展意见,实施“330”企业培育工程,100个超亿元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2亿元,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压支架、千年冷冻高效节能制冷系统等32个项目竣工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186家。这一年,我市聚焦项目建设、聚集优质资源、聚合政策支持,示范区和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有效提升,我市在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获豫北组第一名;入选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3家、星级产业集聚区5家,均居全省第二位。这一年,我市整合工业投融资平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搭建应急转贷平台,建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7家企业提供59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支持,为150家企业担保贷款17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一年,我市加快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强力实施蓝天清水等工程,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累计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资金23.8亿元。

  创新是发动机,是焦作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一年,我市坚持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突出财政杠杆撬动,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创新驱动效应初显。这一年,我市科技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本级科技投入又翻了一番,总量居全省第三位。这一年,我市继续实施创新券、科技贷款贴息等制度,设立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10亿元授信支持。这一年,我市新增院士工作站7家,总数达19家,居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总数达8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总数达54家。这一年,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焦作)基地、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焦作)中心落地项目10个,引进北京化工大学等科技创新团队9个,焦作科技大市场即将开业运营。这一年,我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42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2个百分点。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实事求是地说,焦作工业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多和经济先发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别人的强项。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工业的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具体来说,焦作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增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一些潜在风险逐步显现。焦作工业转

  型升级任务艰巨。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服务业占比偏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经济新增点较少,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焦作工业的改革创新仍需攻坚,市场经济等理念还没有落实到工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制约发展的传统思想藩篱依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未破除,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凡此等等,照此下去,焦作工业落后难以避免。

  危机使焦作工业人异常清醒,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仍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焦作工业如果能够更加注重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引领,推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新增点不断涌现,必将为我市抢得先机、占领转型升级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如果坚定不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思想观念创新带动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创新,必将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我们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现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素质产业工人的优势,不断完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等科学发展载体,必将更快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我们如果能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布局,为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辟新的大通道,必将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构筑开放新高地;我们如果能够坚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提升效率效能,必将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好环境、打造新引擎。

  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稳与改的张力,保持质与量的平衡,焦作工业的方法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论之一:让改革与发展互相助力,以发展思维推进改革,以改革魄力助推发展,这需要缜密的辩证法。这一辩证法的关键点在于: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障碍,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改革红利,以改革提效率、以改革促发展。方法则简单明了: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建设,大力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面推进网上预受理、预审查,全面运行并联审批制度,确保在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上取得新突破,创造焦作效率,打造焦作品牌,走在全省前列;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方法论之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这一方法论的要点在于:以开放带动发展,活跃全局,充分发挥招商优势,尽快转变比拼优惠政策的招商模式,更加注重集群式、链条式产业招商,更加注重发挥我市工业基础坚实、集聚效应明显、配套能力突出等比较优势,努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紧盯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重点推进与中车集团等合作取得实质成果;完善提升开放平台,深化关检合作,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出口基地和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争取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出口基地;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业、社会事业、农业等领域开放,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进更多社会力量、民间资本,用市场杠杆撬动资金、人才等要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效益。

  方法论之三:着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工业转型步伐。这一方法论的要点在于: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抓好十大产业,引领产业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终端化发展,抢占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制高点。加快十大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迈进;加快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筑牢科学发展载体,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复合型功能区,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提高产业集群、配套服务、节约集约、产城互动发展水平;保障工业经济运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提供高效服务,保运行、促转型;加快两化融合,培育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2家;推进名牌带动、标准引领和质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指导服务,让更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方法论之四:着力实施科技强市,打造创新驱动引擎。这一方法论的要点在于: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载体,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投入使用绩效,加快构建焦作特色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强与行业龙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深化与中科院、中关村等合作,引进一批高科技成果,落地一批高科技项目,组建一批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新增一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运营好焦作科技大市场,打造全省科技资源集聚的新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高地;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出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办法,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制度,探索成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专门机构;整合市县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研究制订统筹使用办法,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继续实施创新券、贷款贴息等制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让我市转型发展源于科技创新、兴于科技金融、成于创新驱动,加快打造焦作经济升级版。

  对焦作工业而言,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建成“名副其实”的经济转型示范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抓好产业升级。考虑到焦作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和自加压力的拼抢劲头,全面升级后的焦作号工业巨轮,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必将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