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回家过年
故乡的年
翩翩起舞
一角压岁钱
青年书房
季羡林手迹暖我心
蒸年味儿
难忘母亲的热土炕
牡丹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蒸年味儿

作者:□马亚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小时候,过了腊八,几乎每天一进家门,就看到满屋子热气蒸腾。我兴奋地喊着:“妈,今天又蒸什么呢?”母亲像是腾云驾雾一般,从热气里钻出来:“蒸馒头,你不知道有个词叫‘蒸蒸日上’吗?日子呀,越蒸越好。”母亲是初中毕业,而且还是“高材生”,在当时也算是“高学历”了。我对母亲关于“蒸蒸日上”的解释深信不疑。

  后来我上了小学,在课堂上学到了成语“蒸蒸日上”。才知道,“蒸蒸”是“兴盛”的意思。老百姓是最富有智慧的,他们利用谐音为自己讨个好彩头,寄寓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我们家乡的习俗,要在腊月里把来年正月里的馒头全都蒸出来。母亲要花去两三天的时间,一锅一锅不停地蒸。她从来不嫌烦,反把蒸馒头当做一种愉悦的“创作”。蒸每一锅都变着法子弄些花样出来:白馒头蒸出来,在顶上点上大红点,馒头仿佛戏台上女子眉心的红点,显得生动俏皮;枣馒头上要放5个枣,寓意五谷丰登;面鱼要做成对儿的,寓意富富有余,鱼头和鱼尾要上翘,寓意日子蒸蒸日上……母亲像一个魔术师,她的手里变幻出无穷的宝贝。

  过年的时候,母亲还会蒸父亲最爱吃的玉米面豆渣饼子,我们俗称“渣饼子”。渣饼子是用玉米面和豆渣做成的。我们那里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就用来做渣饼子。母亲总是能够做到把所有的食材物尽其用,又照顾到一家人的口味。渣饼子本是节粮度荒年代粗粮细做的产物,父亲吃着渣饼子长大,就好这一口。

  母亲先用滚烫的开水把玉米面烫透了,然后再拌匀。稍晾一会儿,掺入豆腐渣,还可以在里面加上香菜。要拌得稍稠一点,加上细盐、五香粉、葱花等调料。最后捏成饼子,上屉蒸熟。我最爱吃围着锅贴的一圈渣饼子,上面有香脆的锅巴。渣饼子酥脆美味,里面有豆渣里的豆香和香菜、葱花里的菜香,咸淡相宜,余味无穷。现在条件好了,母亲还会把蒸好的渣饼子放在锅里煎炸,炸出外皮一层金黄,吃起来更美味。如今人们讲究粗细粮搭配,营养均衡,渣饼子是不错的选择。我们有时去高档餐厅吃饭,还会有人特意点渣饼子吃,粗粮也能登上大雅之堂了。

  还有一项“蒸事”——蒸年糕。母亲早早把黄米面准备好。黄米面是用碾子碾的,我们都帮母亲推过碾子。母亲在蒸屉上铺上一层白菜叶,然后把将碾好的面,还有花豇豆、红枣,一层层铺撒到蒸屉上,上锅蒸。年糕蒸好了,母亲让父亲来帮忙,掀开锅盖,在扑面的热气中,把蒸好的年糕抬下锅灶,扣到大笸箩里。那时候,满屋子热气弥漫,甜味钻进鼻孔,逗引着我一大串口水。刚蒸出的年糕,热热的吃一块,美味无比。母亲蒸的年糕又糯又甜,我最喜欢捡年糕里的红枣吃。母亲说,年糕就是“年高”,就是年高长寿、一年胜似一年的意思。

  腊月到了,母亲又在忙着蒸年味儿。就像她说的:“蒸蒸日上。”母亲那热气蒸腾的小屋,对我是永远的诱惑。小屋里的回忆,一点点润染开来,成为一幅暖色的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