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雨水将至,气温回升,小麦即将进入根、茎、蘖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这是决定成穗多少和大小的重要时期。2月15日,焦作市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万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春麦田管理,要控旺保稳,促弱转壮,因地因苗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促苗早发稳长,加快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要根据苗情长势、土壤墒情、肥力状况,因地制宜,科学进行肥水管理。”王万泉说,旱情严重麦田如有水浇条件都要抓紧浇水。浇水要选在晴暖午后小水细灌,禁止大水漫灌。对亩群体不足的三类苗麦田,特别是播种过晚、麦苗弱小的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要早管促早发,争取春季分蘖成穗。追肥可进行两次,第一次在返青期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第二次在拔节末期结合浇水亩补施尿素5~10公斤。对二类苗麦田,在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配施适量的复合肥。对一类苗,特别是有旺长势头的群体偏大麦田,要继续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同时可在拔节前喷施多效唑化控,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预防后期倒伏。
“要普遍中耕松土。”王万泉说,中耕具有破除板结、锄草、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麦苗生长以及控制旺长等多种功效。开春以后,对各类麦田普遍中耕。特别是对浇过返青水的麦田,更要及时中耕。对弱苗麦田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进行深耕断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防止后期群体过大和过早拔节。
“春季是各种小麦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密切注意病虫草发生情况,加强预测预报,及早查清病情、虫情,适时开展防治。”王万泉说,对小麦纹枯病要在小麦返青后至起身拔节前这一关键时期,用禾果利喷洒小麦茎基部进行防治。对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虫为害较重的麦田,用辛硫磷乳油进行灌根防治。中后期要严密监测条锈病,密切注视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发展动态,一旦发生危害,迅速开展防治,减轻病虫危害。
王万泉说,春季温度回升后,随着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小麦自身抗寒能力逐渐下降。据历年小麦生产经验,三月中下旬至四月初常会出现晚霜冻害。因此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以前抓紧浇水平抑麦田地温,预防冻害发生。待寒流过后及时检查苗情,若发现冻害发生,如叶片严重干枯,心叶、幼穗如水浸状等,要及时采取中耕、补施速效氮肥和浇水等措施,以促苗快发,促新生分蘖快长,最大限度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