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城巨变
“育苗就像养孩子”
图片新闻
城乡建设:扮靓环境 造福百姓
山阳区:项目集聚推动转型升级
悄然崛起的千亿园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3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城巨变
——武陟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董柏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春节前后是消费旺季,武陟县城人流、物流聚集,可记者在武陟县城走访购物时注意到,流经县城的臭水河——二干排改造了,和平集贸市场等农贸市场焕然一新、秩序井然,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牛皮癣”销声匿迹,武德广场、仰韶文化公园等5个公园更为县城增添亮色。“春节过年回来,到县城走一遭,变化可是太大了,咱武陟可不像个小县城了!”家住武陟县小董乡贾村的谢红卫高兴地告诉记者。

  武陟县城的变化,城乡居民看在眼里,在城里上班、经商的人感受更是深刻。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这些变化,从2010年该县开展巩固国家卫生成果活动以来更为明显。今年年初,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2014年国家卫生城市(区)、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武陟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届满复审,被重新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包括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包括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武陟县,创卫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争取一块牌子,更是一项让广大城乡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

  部门联动 全民参与 充实创卫力量

  近年来,武陟县把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县域发展重点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该县成立了创卫工作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县直及城区办事处等5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从上至下积极行动。

  在创卫过程中,该县探索成立了县级领导分包机制、创卫例会推进机制、义务劳动制度、举报投诉制度、条块结合机制等一系列创卫和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15个乡镇办事处、16条城区主干道、17个城中村分包到所有县级领导,105个责任路段分包到县直单位。在乡镇则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保路段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天候网格化管理格局。

  为提升创卫工作保障,该县还与各乡镇和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针对分包的路段、片区,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和“两办”督查室负责对各行业、各单位创卫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与督查,对城区创卫整治工作进度、整治效果等情况进行督查,并实行“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排名、一周一通报”制度,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整治市容 改善环境 共建美丽家园

  该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大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朝阳二路、龙源路、詹泗路拓宽改造工程,完成木栾大道南延、河朔大道南延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完成了北花坛拆除改造、城区雨水收集管网建设、二干排城区河道治理等工程。实施启动了供水、供气、供暖工程建设,先后敷设燃气管道70公里,供热管网10.4公里,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7.8%。

  创卫开展以来,县城环卫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区新敷设污水管网80公里,投资8900万元建设了第二污水处理厂,全县日处理污水3万吨。城区内新建、改建公厕33座,垃圾中转站13座,购置各类环卫机械210多辆,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密闭化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处理,日处理垃圾2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

  该县建设了覃怀公园、仰韶公园、迎宾苑、武德广场等19个广场游园,形成了“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特色。成功创建44家省市级园林单位、8个省市级园林小区。全县城市绿地总面积达671.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在实施城区亮化提升工程中,安装景观灯3700余盏,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8%以上。

  创新管理 多措并举 城乡面貌变样

  针对创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该县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力保创卫成果不反弹。在我市率先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住建、规划、园林、环保等单位职能划归到城市管理执法局,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投资100万元建成的城管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了群众投诉、市民热线和数字监控的多渠道受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中,沿街各单位、门店都明确了专人负责门前环境卫生、经营秩序、设施管理、绿化管护和亮化管理。3年来,该县新增环卫工200多名。

  在环保治理上,该县开展了噪声治理活动,确保城区内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实施了蓝天工程和碧水工程,整治城区内所有燃煤锅炉,对所有污染企业进行关停。该县还加强了医疗废物整治力度,让所有医疗垃圾均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率、医源性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在广大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该县持续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治理活动。推行的一个标准管全县、一把扫帚扫全城、一套机制保长远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形成了村村有人管、天天有人扫的卫生工作局面。围绕“六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秩序化)目标,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200万元,新购垃圾清理设施2600台,建垃圾掩埋场59个,改造新修文化广场1.5万平方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除害防病 开展教育 保障百姓健康

  为保障群众健康,该县按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实行全面覆盖、统一消杀、不留空白,“四害”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单位、学校、乡镇、居民楼院等重点部位均设置了毒饵洞,有效降低了鼠害密度。夏秋季节在公共场所和特殊行业开展的集中消杀活动,使蚊蝇密度逐年下降。2013年12月,该县顺利通过省病媒生物防制考核验收,继续保持灭鼠灭蟑先进城区荣誉称号。

  该县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2个,解决了1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建设了沼气“一池三改”示范户3000余户。

  在县城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和卫生检查评比已成为常态化工作,主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5%,“五病”调离率达100%。在推进食品卫生规范化管理上,该县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行为,食品安全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市考核第一名。

  此外,该县还把健康教育纳入年度爱国卫生运动发展规划,完善了县健康教育所,健全了管理制度,城区机关单位、居民楼院、学校医院等健康教育网络覆盖面达90%。中、小学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农民健康知识竞赛、健康单位和健康社区评选等活动的举办,更是让健康教育深入人心。手机短信、健教知识扑克等形式的健康知识推广,让广大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健康教育。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