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她,是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会员,肩负着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的重任;她,在临床实践中先后发明了噎膈饮1、2、3号和健脾和胃饮药方,解决了食管癌患者的饮食难题,让患者更有信心地接受治疗;鉴于其在中医事业上取得的众多成就,2008年,她评为我市第二批中青年名中医。她,就是市中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史国梅。
本期,“名中医和您有约”活动走进史国梅诊室,让大家零距离接触中医文化,感受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问诊就像唠家常
在史国梅的接诊患者中,大多数是肿瘤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但记者在她的诊室里感受不到一点沉重压抑的气氛,反而不时地传出阵阵笑声。
“史主任一点架子都没有,看着她,我们心里就踏实。”诊室里,一名患者对记者说。
史国梅在给患者看病时,一边把脉,一边询问病情,整个问诊过程就像唠家常一样轻松自然,让患者没有一点压力。不仅如此,她还想着法子,帮患者消除疑虑、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在她看来,信心也是医治疾病的一味良药。
3月9日,55岁的孔女士在女儿的陪伴下找史国梅看病。一见面,孔女士就向史国梅倾诉着她对家人的不满。此时,史国梅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耐心倾听,还不时回应孔女士的话。原来,孔女士是一位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经过史国梅的医治,心慌的症状已经好多了。不过,爱发脾气的她,还经常和家人有摩擦。在开药方时,史国梅还嘱咐孔女士的女儿要多理解处在“非常时期”的母亲,不要顶撞她,凡事尽量顺着她。
看病爱开小处方
在诊室里,记者很少看到史国梅为患者开作检查的单子。有时,一些患者主动提出作检查,她认为没有必要的,就不让患者花冤枉钱。不但如此,她还是一个爱开小处方的医生,为患者节省了不少医药费。
史国梅不仅在经济上为患者着想,还经常在看病时开导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诊室外,一名癌症患者因多次做手术,身体虚弱,再加上长期卧床,身体散发着刺鼻的异味。在给这位患者诊治时,史国梅没有表露出一丝嫌弃的表情,而是认真地为患者进行检查,详细地询问病情,并叮嘱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有思想压力。
正是因为她的心里有患者,啥事都替患者着想,所以前来找她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诊治肿瘤有一手
在癌症家族中,肺癌最为可怕,一旦到了晚期,患者一般只有一年的生存期。但史国梅在诊治过程中使用纯中药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尽量延长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
其实,使用纯中药疗法治疗食道癌,也是史国梅的强项。2000年,她运用纯中药疗法为博爱县一名70岁的食道癌患者进行医治,使这位患者的生命延长了8年。
尽管史国梅是一名中医,但她并不排斥西医。她认为,西医与中医一样,都有其独到之处。在诊治肿瘤患者的过程中,她既用西医辨病,又用中医辨证,使一些肿瘤患者得到康复。就在前不久,她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医治好了一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西医分析得好、还原得好,中医对系统把握得更好。”史国梅对记者说,“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治疗肿瘤可以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我做完手术后,那家医院的医生建议我过来找史主任看病。”口腔癌患者方老太在诊室里说,“史主任的医术就是高,我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病情恢复得很不错。”
52岁的郜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在一家大医院做了手术,她也是被医生介绍找史国梅诊治。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准时到史国梅诊室“报到”。在她看来,史国梅医术高、态度好,值得托付和信赖。
据了解,不少癌症患者还深受其他疾病的折磨,这些症状往往让患者痛不欲生。而史国梅在医治这些患者时,总有良方。
在诊室外,记者看到一位中年患者手里一直拿着一个水杯。原来,这位患者患有扁桃体癌,因为需要烤电,他口渴得非常厉害,必须一直喝水。在服用史国梅开的中药后,症状有所缓解。
来自武陟县的一位患者被确诊为纵膈占位,四肢水肿,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经过史国梅的医治,4个月后,他的水肿症状完全消失了。
“其实,中医药治疗肿瘤,效果很明显,一是减毒,可减轻患者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保护脏器功能;二是增效,与放疗、手术、化疗等手段联合应用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三是扶正,补气、养血、补肝肾等药物能够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的免疫功能;四是抗癌,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癌作用,比如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现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史国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