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两会上的民生热议点主要聚焦在破解留住村医、高速收费改革等领域,一些宏观政策和有见地的建议成为会内外关注的热点。
——待遇低、条件差,如何留住村医?
四分之一乡镇卫生院岗位空编,村医队伍难觅医学本科毕业生,78岁“白发村医”无奈坚守,村民不敢去卫生所看病……人才流失、技术断层,农村成为医疗“真空”地带,亿万农民的健康如何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铁岭市副市长岳泽慧指出,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待遇低、条件差,卫生技术人员不安心在卫生院工作,特别是本科学历、初级资格人员大量外流,造成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科带头人缺乏。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表示:“国家投了大量的钱在乡镇建卫生院、买医疗设备,可是因为没有人会用,设备成了摆设。乡镇卫生院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的中枢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郭玉芬建议,应当放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才、经营自主权,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应该有更高的劳动报酬”,以合理薪酬吸引优质医疗人才下沉。
钱学明建议,卫生系统可制定吸引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并要求医学毕业生首先在县医院进行临床轮科见习,取得医师资质后,轮岗到乡镇卫生院。“尽量保证常年有不同级别的医生在乡镇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高速公路收费办法将修订
目前,全国10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要收费。专家估算,全国高速公路一年收费在3000亿元以上。而不少收费到期的高速公路提出延时收费,理由是“未还清贷款”。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在融资方面出现很多问题,高速公路管理与收费的修订已经提到日程上,将进行体制性改革。同时,将加强收费公路的管理。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