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去参军,需要社区开具在“文革”期间的表现证明;新农合医保在异地看病,需要社区开具“是否属急诊”的证明……在广东团分组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易凤娇列举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明事项,经她调研,当地社区需要开具证明的事项有110多项,社区公章被当成了“万能章”。
(据《南方都市报》)
像居委会一样,对于很多基层单位,盖这样或那样的证明章是最常见的工作。说实话,且不说很多证明材料居委会根本没法开,就算那些事情居委会都知道、章都能盖,在网络时代了解点公民基本信息还得大老远地跑着去盖章,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大数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所有信息完全都可以录入到电脑,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快速查询,只要能够实现公民个人信息联网,查询个人信息只不过是点点鼠标的事儿。
我们的社会正在向无纸化办公过渡,传统的盖章证明等形式越来越显得落后和无意义。权威部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本身就和公章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完全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只要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息网络,我们完全可以凭一个身份证号码或社会保障号码,就能查询到自己的所有信息,而不必跑到老家盖“万能章”。
消除“万能章”,需要“大数据”。只要我们把各个系统现有的、各自为政的信息整合起来,实现公民信息的网络化查询,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