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塔南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一位女士正在作献血前的体检。当护士在她指尖上扎针取血时,她紧蹙眉头,似乎很疼;体检合格后,当护士扎针抽血时,她呲牙咧嘴,似乎更疼。
“很疼吧?”
“其实也不是疼,就是从小怕扎针,心理上紧张。”刘小利说。
40岁的刘小利家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我市蒙牛公司工作,当日利用休息时间专程来无偿献血。
“既然这么怕扎针,怎么还要参加无偿献血?”
“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因为我市血液库存不足,公司号召员工奉献爱心,凡是符合条件的员工都积极主动参与了无偿献血。我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当然要响应号召,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社会作贡献。所以,我一定要克服怕扎针的恐惧心理。”刘小利笑着说。
“我中间来过几次,因为转氨酶偏高,没有献成血,这次终于成功了。”刘小利说。
原来,刘小利在单位是两班倒,一个夜班一个白班,睡眠不规律,有时候转氨酶会偏高。即便如此,刘小利也没有放弃无偿献血的念头。她感觉这一段睡眠质量好,就抽空又来试试。
“既然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就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刘小利朴实的话语很是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