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公司产值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为75%。作为传统的国有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这得益于科技的引领。科技,是我们公司发展的首要功臣。”3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该公司总经理王长法的一席话,道出了该公司多年来领先同行,并取得良好业绩的答案。
据介绍,该公司始建于1969年,现隶属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二型企业,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作为国有独资企业,该公司多年来立足铁路建设,非常注重软硬件方面的科技创新投入。
“这条生产线来自奥地利,价值1000多万元,像这样上千万元的生产线,我们公司有多条……”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王长法指着一条生产线告诉记者,“我们所在的地域不占优势,规模不占优势,那就从我们的优势——科技投入和创新上突破。”王长法说,相比这些硬件投入,该公司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投入更多。截至2014年年底,该公司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321人,占全企业人数的44%;专职研发人员98人,占全企业总人数的13.5%。依托40多年的电缆生产经验和雄厚的研发能力,该公司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致力于高速铁路、城市地铁、轻轨、移动通信、风电以及煤矿通信用电缆的深入研究,将为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电缆产品。
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但从外观看,记者看不出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看上去我们的设备和产品都是些笨重的东西,但每种产品都凝聚着公司科研人员的心血。”王长法说。近年来,该公司的研发队伍曾经研发出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地铁轻轨用信号电缆、地铁轻轨用新型直流电缆、3G移动通信用漏泄同轴电缆、应答器电缆、综合贯通地线、GSM-R铁路无线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风能发电用电缆等。2013年,该公司在研项目有合金护套贯通地线,机车电缆;新立项目有: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车—地无线传输漏泄波导、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用漏缆、可撕裂型皱纹铝管双色外护套的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光滑铜管外导体射频电缆、稳相电缆、电气化铁路机车供电用电缆、轨道交通用耐火电力电缆、机场助航系统用电缆、RRH光电复合缆。2014年完成机场助航灯光回路用埋地电缆、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用漏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用27.5KV电力电缆技术开发及应用、高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电缆关键技术及应用4个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
记者了解到,2014年,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共开展了12个项目的研究开发,分别是“铝合金电缆、再生塑料发泡电缆用圆形填充条技术研究、RF100型物理发泡绝缘生产线技术升级、欧洲铁路信号电缆、电梯用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轨道交通用阻燃电缆技术研究、合金护套贯通地线、稳相电缆、光滑管铜外导体射频电缆、新型耐火电缆、RRH光电复合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车—地无线传输漏泄波导”。同时,该公司组织申报了“高速铁路新闭塞系统用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参加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并获得二等奖,是继2013年“低频段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后,该企业再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充分体现了企业科技进步的实力与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该项目也参加了焦作市科技进步奖的推荐,获焦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2014年年底,该公司拥有专利27个,其中发明专利1个;技术人员在做好研发工作的同时,理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4年公司共发表科技论文7篇。2015年,该公司承担了“断线报警合金护套贯通地线、轨道交通1.4G的PIS系统用LTE漏泄同轴电缆、同轴电缆阻燃技术研究、可在线测量绝缘电阻直流软电缆、电缆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明显地感觉到,我们国家正在强力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国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抢占市场制高点,我们率先立项研发欧洲铁路信号电缆。预计2015年12月份结题。目前,项目组正在收集标准,准备翻译研究。”谈起今后的发展目标,王长法思路清晰、信心满满。
上图为该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工作。 本报记者 马允安 摄